凌冰

凌冰1894年—1993年9月[1]济东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华民国教育家外交官[2][3][4][5][6]

凌冰
中国名人录(第三版)》中的凌冰照片
出生1894年
 大清河南省固始县
逝世1993年9月
 美國纽约
职业中华民国教育家外交官

生平

从美国到南开

1894年,凌冰生于固始县。早年在家接受教育。后入南开学校学习,1912年毕业。1913年,赴美国留学,入斯坦福大学,1916年毕业并获文学士学位(B. A.)。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凌冰被选入ΦΒΚ会(Phi Beta Kappa),这是一个学术荣誉社团。1916年秋,凌冰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心理学(pedagogical psychology)方面的研究。1917年,他自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Pedagogy)。1917年至1919年,在克拉克大学继续研究教育心理学,191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Ph. D)。[2]

1919年秋,凌冰回到中国,任南开学校大学部(1921年更名为“私立南开大学”)第一任主任兼儿童心理学教授。[2][3]直到1922年他被任命为河南省教育厅厅长。[2]任职不久,他便回到南开,仍任私立南开大学教务长。[2]其间,他撰写并出版了多部教育心理学专著,包括英文专著Feeble Mindedness and HeredityPublic Schools and the War,以及中文专著《儿童学概论》(Outline of Psycology of the Children),后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

国民政府初期

民国名人图鉴》中的凌冰照片

1926年,凌冰任中华教育改进社干事。[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2月至1928年4月,凌冰任开封河南省立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的前身)校长。[4]1928年6月1日,凌冰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河南省教育厅厅长。1928年8月,改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研究会副会长。[3]1929年8月31日,中国与比利时签订《比利时交还天津比国租界协定》及四项附件。[4]此后,凌冰任外交部接收天津比利时租界主任委员。[3]1931年3月,双方正式举办交接典礼,收回后的天津比利时租界被改为天津市特别第四区。[4]

驻古巴公使

1929年11月11日,凌冰任驻古巴公使。1935年4月27日免职。[3]任内,在旅居古巴的华侨要求下,经中国及古巴政府支持,凌冰自1930年开始筹建“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以纪念1868年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1895年至1898年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中参战的旅居古巴的华侨。该碑于1931年3月28日动工兴建,同年10月10日落成。但因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先后发生,该碑的揭幕仪式直到1946年4月方才举办,古巴总统格劳·圣马丁亲自主持了揭幕仪式,中国驻古巴公使李迪俊等人参加仪式。[4]该碑位于哈瓦那贝达多区15街与L街交汇处的小广场上,该碑正面铭文为中文“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及西班牙文“Este monumento es erigido a la memoria de los chinos que combatieron por la independencia de Cuba.”背面为古巴政治家贡萨洛·德克萨达(Gonzalo de Quesada)的西班牙文题词:“No hubo un chino cubano desertor.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traidor.”(意为: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7]

凌冰在古巴任职期间,还曾为取消《外侨登记条例》而奔走。1932年4月19日,正值古巴总统赫拉尔多·马查多当政时期,古巴政府以第497号法令公布《外侨登记条例》,规定居住在古巴的外侨每年均需缴费登记。数月后,马查多政府因古巴革命而倒台,1932年9月,成立了以格劳·圣马丁为总统的新政府。1932年12月12日,新政府颁布第3911号法令,公布了新的《外侨登记条例》,其规定比原来的《外侨登记条例》更加苛刻,引起了外侨的强烈反对。凌冰乃与古巴外交部及相关部门的部长磋商,1933年5月24日还会见了古巴外交部长托兰特博士,主张停止登记。此外,针对古巴多次颁布针对华侨入境的总统令,凌冰也先后多次向古巴政府提出抗议,并商谈修改案。[4]

孙科(左一)、凌冰(右一)等人合影

1935年凌冰卸任后,1935年6月,作为中国政府派往暹罗(今泰国)的友好代表团团长,率团赴暹罗访问。在暹罗,代表团提出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并调查了在暹罗的华人教育,还力主发展两国贸易。在代表团的建议下,两国成立了中暹友好协会。归国后,凌冰在南京励志社所作的一次演讲中,以新加坡为例,着重强调了团结问题:[4]

新加坡中国人38万,西人只五千,以五千人统制38万人。故吾人若以人多为凭藉,即系大错。吾人论国事,动辄以四万万人为号召,亦系大错,兄弟此次之最大感想,即为海外侨胞若不团结,即无办法,国内同胞若不团结,自亦无办法也。

晚年生涯

凌冰归国后,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参事。[4]1936年12月5日,凌冰任第四届立法院立法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经随孙科苏联访问,并在重庆兼任中外贸易委员会委员。[3]他还历任行政院驻美全权代表、纽约商爱罗公司董事长等职务。1945年,凌冰携全家赴美国纽约定居。[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样是南开校友的总理周恩来曾亲自致信凌冰,邀其回国从事教育,但凌冰谢绝了邀请。凌冰让儿子凌国淦、女儿凌国芬、凌国芳均学习医学。后来,兄妹三人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凌冰曾在一封家信中说:“余此生不能成良相,愿后辈成良医也。”[4]

1993年9月,凌冰在美国纽约的寓所逝世,享年102岁。[4]

著作

  • Ling Ping, Feeble Mindedness and Heredity, Pedayoii. Seminary, 1918, xxv: 1-22
  • Ling Ping, Public Schools and the War, Clark university, 1919
    • Ling Ping, Public Schools and the War, BiblioBazaar, 2010
  • 凌冰,儿童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家庭

  • 妻:司徒如坤,教授[5]
  • 堂兄:凌钺
  • 堂弟:凌勉之,凌钺的胞弟
  • 凌亮(别号凌湘洲),凌勉之的堂弟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凌冰
  1.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及《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均作1894年生。《凌冰:从大学校长到全权公使》作生于1891年,卒于1993年9月。《最后“露面”的校长》作卒于1986年9月。
  2.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25, p.517-518
  3.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團结出版社,2005年,第1874页
  4. 徐惊奇. . 世界知识 (北京). 2013, (5): 60–61 [2013-10-27]. ISSN 0583-01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中文(简体)).
  5. . [2013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9日).
  6. 时勇《最后“露面”的校长》一文有多处不实,例如说凌冰曾出任中国驻德国大使,任内在希特勒面前用手帕擦餐具,结果被蒋介石调回等等,完全属于杜撰。故该文章的可信度存疑。
  7. .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教育職務
前任:
张鸿烈
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校长
1927年12月—1928年4月
繼任:
查良钊
外交職務
前任:
廖恩燾
中华民国驻古巴公使
1929年11月11日—1935年4月27日
繼任:
张惠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