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

山竹学名),又名莽吉柿芒翕山竺山竹子倒捻子凤果[1]热带常绿乔木,为藤黄科藤黃屬下的一个种。原產於馬來群島中的巽他群岛摩鹿加群岛,由于盛产于南洋热带地区,有“热带果”之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榴槤和山竹被視為“夫妻果”,故此相對於稱為「果王」的榴槤而言,山竹就是「果」。

山竹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藤黄科 Clusiaceae
属: 藤黄属 Garcinia
种:
山竹 G. mangostana
二名法
Garcinia mangostana
L. (1753)

山竹同属的主要水果包括钮扣山竹Garcinia prainiana)和柠檬山竹Garcinia madruno),近缘种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

历史

山竹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作物,以其多汁、细腻的质地和微甜的酸味而备受推崇,自古以来就在马来西亚婆罗洲苏门答腊东南亚大陆和菲律宾种植。15世纪中国记载的《瀛涯胜览》将山竹描述为 mang-chi-shih(源自马来语“”),是一种东南亚本土植物,果肉白色,酸甜可口。[2]

新加坡猴在一起的山竹花和水果, 玛丽安娜·诺斯, 1890年以前

1753年林奈在《植物种志》中对山竹进行了描述。1855年,山竹被引入英国温室。[3]随后,它被引入西半球,在西印度群岛尤其是牙买加开始种植。它后来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巴拿马厄瓜多尔的美洲大陆都有种植。山竹树一般在热带以外的地方生长得不好。

在东南亚,山竹被称作“水果皇后”,常与被称作“水果之王”的榴梿搭配。[4]中国传统食疗中,山竹被认为是“凉性”,因此可以很好地平衡“热性”的榴莲。[4]

特征

山竹樹可長到7-25米高,樹冠为圆形或圆锥形,树皮为黑褐色,树皮汁液为黄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结果,而大多数则需要12-24年才能实现农业意义上的收成。树叶对生,长8-15厘米,为常绿厚叶,光泽皮革质感。花直径2.5-5厘米,雄花或两性花,两性花生於嫩短枝的前端,1或2個。萼片及花瓣4枚,为肉质黄色杂有红色和淡粉色。一朵花中雄蕊数量多,雌蕊一个,柱頭4-8裂。

山竹果实成熟后,果实为直径4-8厘米的球形,表面光滑,肉质萼片及外果皮内层的柱头残存,果皮色黑味苦不食用;果肉为白色蒜瓣状,氣味與口感皆香甜柔和的美味水果。

山竹需要生长在4 °C以上的环境中,否则植株无法存活。

山竹生長緩慢,喜潮濕環境, 於某些地區,紫外線過強,幼苗不太能抵抗紫外線。需成長至一定高度...(約150公分左右) 幼苗時,需長期保濕(於盆栽種植,可以透明袋子套起盆栽上半部),或使用噴霧系統,長期保濕。

若山竹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約10度以下,則隔年恐不會開花結果。

果实

外果皮

外皮

山竹进行不完全无配生殖,因此不需要受精即可长出果实。刚长出的果实为嫩绿色,如果在树下生长的话,果实会完全是白色。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裡,果实体积变大,外果皮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变为深绿色。最终整个果實会长到直徑約4-8厘米为止,而且坚硬的外果皮会变得软些,这时其种子已发育完全。当果实体积停止增大後,叶绿素合成减缓,另一色相开始显现。最初果实的外果皮色素为绿色,上有红色条纹,接着整体变为红色,最后变为暗紫色,此过程持续十多天,标志着果实完全成熟并可以食用。

山竹的外果皮中包含具有收敛作用的一系列多酚类物质,包括氧杂蒽酮单宁酸,这些物质可以确保果实在未成熟时不受昆虫真菌、植物病毒细菌和动物的侵害。[5]

内果皮

内部

山竹可食用的内果皮在植物学中被称为假种皮,为白色,直径约为4-6厘米,由4-8瓣组成,为楔形,其中包含无融合生殖种子。在外果皮的内层存在一些突起的脊,是柱头残留的痕迹,呈轮状排列,与假种皮的瓣数相符。

种子

山竹的种子长约1厘米,扁平状,属于顽拗型种子,因此在发芽之前要保持种子的湿润。其种子的胚为珠心胚,不需要经过受精。山竹的种子一脱离果实就可以发芽,而在干燥条件下会迅速死亡。一个山竹果实中有多个种子,而其中只有一个可以萌发。

化学组成

罐裝山竹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305 kJ(73 kcal)
17.91 g
膳食纖維1.8 g
0.58 g
0.41 g
维生素
硫胺(維生素B1
(5%)
0.054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5%)
0.054 mg
菸鹼酸(維生素B3
(2%)
0.286 mg
(1%)
0.032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1%)
0.018 mg
葉酸(維生素B9
(8%)
31 μg
维生素C
(3%)
2.9 mg
膳食礦物質
(1%)
12 mg
(2%)
0.3 mg
(4%)
13 mg
(5%)
0.102 mg
(1%)
8 mg
(1%)
48 mg
(0%)
7 mg
(2%)
0.21 mg
Link to USDA Database entry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

山竹吃起来很甜美,但其散发出的气味很淡,因为其气味的化学组分量约是芳香水果气味的1/400。[6]山竹的清香气味主要由挥发性成分,包括乙酸己酯叶醇顺-3-己烯醇)以及α-古巴烯(Copaene)组成。

山竹营养丰富,抗氧化作用强,而且有保健功效,不过食用要适量,因为虽然正在研究中的氧杂蒽酮被指出可能有抗病效果[7],但过量摄入此物质会增加中毒的可能性。[8]氧杂蒽酮的一种——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已广泛用于药品中,但过量服用会对線粒體功能有毒害作用,损害呼吸作用[9],造成乳酸中毒

功用

山竹富含蛋白质和脂类,主治脾虚腹泻、口渴口干、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山竹果肉性寒,因此食用易造成上火的榴莲后,可食用山竹去火,但不宜多吃,且肾病患者、心脏病患者、糖尿病者慎食,湿热腹痛腹泻者不可服用。

外果皮粉末内服可治腹泻赤痢,外敷可治皮肤病,干燥的山竹叶可用来泡茶。外果皮中的红色素可用来制黄色染料。

參見

參考文獻

  1. Ma H, Feng C, Mills JV. . 2 December 1970: 92 [2 May 2015]. ISBN 9780521010320.
  2.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3. . meridian103.com. [202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4. (英文). Hoticul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99-11-05 [200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7).
  5. (英文)MacLeod AJ, Pieris NM. . Phytochemistry. 1982年, 第21期: 第117-119页.
  6. (英文)Jung H, Su B, Keller W, Mehta R, Kinghorn A. . J. Agric. Food Chem. 2006年, 第6期 (总第54期): 第2077-2082页. PMID 16536578.
  7. (英文)Wong LP, Klemmer PJ. . Am J Kidney Dis. 2008年, 第51期: 第829-830页. PMID 18436094.
  8. (英文)Matsumoto K, Akao Y, Yi H, Ohguchi K, Ito T, Tanaka T, Kobayashi E, Iinuma M, Nozawa Y. . Bioorg Med Chem. 2004年11月15日, 第12期 (总第22期): 第5799-5806页. PMID 15498656.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山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