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拉西·薩塔亞提
凱拉西·薩塔亞提(英語:,1954年1月11日—),出生于印度中央邦維迪斯哈,印度兒童人權運動家。2014年與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ufzai)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4][5]。
凱拉西·薩塔亞提 | |
---|---|
2016年的薩塔亞提 | |
原文名 | |
出生 | Kailash Sharma 1954年1月11日 印度中央邦維迪斯哈 |
国籍 | 印度 |
教育程度 | 維迪斯哈珊瑪克·阿肖克技術學院[1] |
知名于 | 兒童人權運動 |
信仰 | 印度教[2] |
配偶 | Sumedha Kailash |
儿女 | Asmita Satyarthi Bhuwan Ribhu |
奖项 | 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人权奖 意大利參議院勳章 阿方索·科明國際獎 德國國際和平獎 人權保衛獎 2014諾貝爾和平獎[3] |
90年代起,薩塔亞提一直活躍於反對印度童工運動,到目前為止,他組織的「拯救童年運動」( Bachpan Bachao Andolan)[6]已經釋放了超過80,000名兒童免受各種形式的奴役,成功的幫助整合康復和教育。
薩塔亞提住在印度新德里。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女兒、兒子、女婿,以及他的組織曾救出的多名孩童。
事業
1980年代,他放棄了教職,並且成為了賣身契勞工解放陣線(Bonded Labor Liberation Front)秘書長;當年他也同時創立了拯救童年運動(Bachpan Bachao Andolan)[7][8]。他也參與了全球反童工大遊行[9]以及此遊行的國際遊說團體「童工與教育國際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on Child Labor and Education, 簡稱ICCLE)」[10],此遊說團體集結了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教師以及貿易工會組織者[11][12]。他同時也是全球教育倡議的理事長,在1999到2011這段期間,與ActionAid、樂施會、以及教育國際為四個核心創立者之一[13]。
爭議
在沙提雅提得到諾貝爾獎後,也引起了童工在印度是否立法禁止的討論。有輿論以及學術的研究指出,立法禁止工廠主人雇用童工,並無法造成兒童生活品質的提升或提昇就學率,相反可能會導致這些雇用轉為地下化而使童工的工資降低,或者是導致更多兒童成為雛妓、街童[14]。
參見
参考文献
- SMG. . The Times of India. 2014-10-10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 P.J. George. . The Hindu.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 kailashsatyarthi.net. . 2014-10-10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2).
- . Nobelprize.org.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 . Nobelprize.org.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 俞智敏. . 自由時報. 2014-10-11: A1 [2014-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 .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Friedrich-Ebert-Stiftung e.V.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 . 紐約時報. 2014-10-10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 .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2).
- . knowchildlabor.org. [2014-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 . [2014-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 David Crouch. . Financial Times. 2014-10-10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3).
- .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 Prashanth Perumal. . 2014-11-24 [2014-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8)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