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
定義
著重在出土概念的文獻總稱,廣義地看,凡經考古發掘出土的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這些材料涵蓋了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历代墓志,以及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2]
狹義地看,出土文獻則專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2]
功用
出土文獻為歷來研究文學史的問題提供解答。例如「樂府」,舊說是漢武帝立樂府,但出土的秦代編鐘刻有「樂府」二字,便推翻了舊說[3]。對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所及,涵蓋了版本研究、文本研究、傳統校勘訓詁研究等方面[3]。
出土文獻提供的證據被王國維援用於考證傳世文獻及其中歷來各家的注解,因而提出「二重證據法」,主要是以出土文獻(即王國維稱之地下材料)的文字資料與傳世文獻對照研究。[4]
李學勤:「傳世文書面文獻在流傳過程中,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和變化。而考古獲得的文字資料就不一樣,它是我們能直接看到的古代原始遺存,因此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至少有兩點是最明顯的,一是據以判斷傳世古籍的年代,一是據以校讀傳世古籍裡的字詞與文句。」[5]
中國出土文獻
十九世紀
二十世紀
西洋出土文獻
參見
- 文獻
- 中國出土簡帛列表
注釋
- .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5).
- 出土文献(以简帛文书为主)的编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蔡敏,2008。出土文献(以简帛文书为主)的编辑。《中华古籍网》,擷取自《国学资讯》網頁文件,于2012-07-01。
- 這是一則登錄於《文學遺產》期刊,2000年第三期的研討會報導。報導中,相對於出土文獻的詞為傳統文獻。
- 李學勤、裘錫圭,2000。第5頁。出自王國維《古史新證》「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份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
- 李學勤、裘錫圭,2000。第5頁。
- http://www.ayyx.com/news/view.asp?id=214&page=3%5B%5D
-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20336%5B%5D
參考文獻
- 李晚成,2000。《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文學遺產》: 2000(3): 17。
- 李學勤,裘錫圭,2000。《新學問大都由于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學遺產》: 2000 (3): 4-17。
- 蔡敏,2008。《出土文献(以简帛文书为主)的编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华古籍网》,擷取自《国学资讯》網頁文件。擷取於2012-07-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