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

刘再复1941年),福建南安人,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1963年在厦门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新建设》杂志任编辑。1977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鲁迅研究。1985年起担任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杂志主编。[1]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獲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代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2]。1989年六四事件后流亡海外,旅居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地。

刘再复
出生(1941-10-22)1941年10月22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南安县
職業作家、文学评论家
創作時期1977年至今
代表作性格组合论
漂流手记

簽名

著作

刘再复著有理论著作《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传统与中国人》、《放逐精神》、《红楼梦悟》,散文集《读沧海》、《人论二十五种》和《漂流手记》等。1986年出版的《性格组合论》是其评论代表作,该书立论基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审视人的心灵世界的活动,认为人物性格是二重组合的,并考察了人物性格对历史的影响。全书有6个部分共12章,部分文章之前已在各类报刊上发表。[3]1992年的《人論二十五種》评论了25种人物,主要探討人性中丑的一面,抒發對國人靈魂質量降低的憂慮。又認為開放的社會應該允許怪人的存在。[4]散文诗代表作《读沧海》结合了自然景观与模糊意象表征,突出对真理的追求。[5]与其女劉劍梅合著的書信集《共悟人間》討論了悲劇性、齊物、女性主義、親情等許多問題。書中也包括了對《紅樓夢》、莎士比亞戲劇等文學作品的評論。[6]

劉再復文集

「劉再復文集」,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21年起陸續出版,屠新時書名題字[7]

  • 卷01《性格組合論》(ISBN 9789888549160)
  • 卷02《罪與文學》(與林崗著,ISBN 9789888549177)
  • 卷03《文學四十講》(由《文學常識二十二講》和《文學慧悟十八點》兩書組成,ISBN 9789888549184)
  • 卷04《文學主體論》(由《文學主體性》、《我的文學觀》和《李澤厚美學概論》組成,ISBN 9789888549191)
  • 卷05《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對話錄,ISBN 9789888549207)
  • 卷06《傳統與中國人》(與林崗著,ISBN 9789888549214)
  • 卷07《教育論語》(與劉劍梅著,由《教育論語》、《讀書十日談》和《人生十倫》組成,ISBN 9789888549221)
  • 卷08《思想者十八題》(ISBN 9789888549238)
  • 卷09《人論二十五種》(由《人論二十五種》和《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組成,ISBN 9789888549245)
  • 卷10《紅樓夢悟》(與劉劍梅著,由《紅樓夢悟》和《共悟紅樓》組成,ISBN 9789888549252)
  • 卷11《紅樓人三十種解讀》(由《紅樓人三十種解讀》和《紅樓哲學筆記》組成,ISBN 9789888550142)
  • 卷12《賈寶玉論》(ISBN 9789888550180)
  • 卷13《雙典批判》(「雙典」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ISBN 9789888550197)
  • 卷14《高行健論》(由《高行健論》和《再論高行健》組成,ISBN 9789888550203)
  • 卷15《魯迅論》(ISBN 9789888550210)
  • 卷24《漂流手記》(由《漂流手記》和《遠流歲月》兩書組成,ISBN 9789888550746)
  • 卷25《西尋故鄉》(由《西尋故鄉》和《漫步高原》兩書組成,ISBN 9789888550739)
  • 卷26《獨語天涯》(由《獨語天涯》和《面壁沉思錄》兩書組成,ISBN 9789888550753)
  • 卷27《共悟人間》(由《共悟人間》(與劉劍梅著)和《滄桑百感》兩書組成,ISBN 9789888550760)

参考文献

  1. . 凤凰网读书频道. 2010-11-22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2018-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3. 王懋昌,党圣元主编. 中国人的理想藏书.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页177
  4. 吳情樹,讀劉再復《人論二十五種》有感. 《華僑大學報》 2011.11.29
  5. 高文升,单占生主编;刘明馨,王敏,樊洛平副主编. 1949-198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 上.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11. 页116
  6. 刘再复,刘剑梅著. 共悟人间.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04.
  7. . www.facebook.com. [2023-07-03] (中文(香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