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節

劉應節1517年—1590年),字子和,號白川[1]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萊州府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劉應節

大明刑部尚书
籍貫 山東萊州府平度州濰縣
字號 字子和,號白川
出生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十五日
山東濰縣
逝世 萬曆十八年(1590年)六月
山東濰縣
配偶 娶王氏
出身
  •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舉人
  •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鄉試中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明年庚戌秋,韃虏入古北口,直犯京师,奉命饷軍密雲,明年榷税清江浦,壬子宣大发生饥荒,奉命赈濟。癸丑转员外郎,迁郎中。三十四年乙卯出知怀庆府,以外艰归,服除赴阙,逾歲補顺德府,四十一年擢升陕西按察司副使、井陘兵備,兼轄三關。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陕西左參政,不久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丁内艰归。隆庆元年(1567年),詔起担任河南巡撫,抵禦俺答汗進攻[2]。隆慶四年七月,進右副都御史[3],十月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譚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4]

萬曆元年(1573年)七月升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仍然擔任薊遼總督。二年秋改南京工部尚書,萬曆三年(1575年),召為南京兵部尚書[5]。萬曆五年,擔任刑部尚書[6];之後被馮保等閹黨誣陷彈劾,致仕歸鄉。致仕十五年,两台荐章凡十二上,再徵为南京工部尚书,皆不就,萬歷十八年六月在家卒,贈太子少保[7]

家族

曾祖劉深。祖父劉軻。父劉潤,母韓氏。具庆下。子劉元功、劉元勛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五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二十》,出自《明史

參考

  •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刑部尚书白川刘公應節行状》冯琦
  1. 西園聞見錄 ,2冊13卷 ,575
  2. 明實錄:穆宗實錄 ,8卷 ,230
  3. 明實錄:穆宗實錄 ,50卷 ,1254
  4. 明史·列傳》 ,220卷:劉應節,字子和,濰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井陘兵備副使,兼轄三關。三關屬井陘道自此始。四十三年以山西右參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母喪歸。 隆慶元年起撫河南。俺答寇石州,山西騷動,詔應節赴援。已,寇退。會順天巡撫耿 隨卿坐殺平民充首功逮治,改應節代之。建議永平西門抵海口距天津止五百里,可通漕, 請募民習海道者赴天津領運,同運官出海達永平。部議以漕卒冒險不便,發山東、河南粟 十萬石儲天津,令永平官民自運焉。 四年秋,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旋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譚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奏罷永平、密雲、霸州采礦。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議諸鎮積貯,當計歲豐歉。常 時以折色便軍,可以積粟;凶歲以本色濟荒,可以積銀。
  5. 明實錄:神宗實錄 ,42卷 ,956
  6. 明實錄:神宗實錄 ,61卷 ,1381
  7. 明史·列傳》 ,220卷:萬曆元年進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如故。進南京工部尚書,召為戎政尚書,改刑部。錦衣馮邦寧者,太監保從子,道遇不引避,應節叱下之,保不悅。會雲南參政羅汝芳 奉表至京,應節出郭與談禪,給事中周良寅疏論之,遂偕汝芳劾罷。卒,贈太子少保。
官衔
前任:
譚綸
薊遼總督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

隆慶四年十月丁未-萬曆二年七月庚寅
(1570年11月10日-1574年8月4日)
繼任:
楊兆
前任:
王崇古
明朝刑部尚書
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
繼任:
吳百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