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崐
生平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官庶吉士,历任編修、湖南學政、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咸丰六年(1856年),會試副考官,內閣學士署兵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殿試讀卷官、鴻臚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任太僕寺卿。同治五年(1866年),任內閣學士,署順天府府尹。同治六年至十年(1867年至1871年),任湖南巡抚、兵部侍郎(坐銜)、右副都御史(坐銜)[2]。
墓葬
刘崐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镇玉江村罗家湾墓庐屋子。墓地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3]。1938年文夕大火前,刘崐第五代后裔刘钜和家人避居于此[4]。1945年,刘钜迁往益阳[1],委托刘泽安一家守墓。随着时间流逝,墓葬建筑受到破坏。1987年,被盗墓。2009年时,因道路施工刘崐墓面临被摧毁的危险。2009年底,刘崐后裔被找寻到[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岳麓区文物普查工作队“重新发现”刘墓[3]。2010年6月,刘崐墓被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