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尔·卡斯特罗

劳尔·莫德斯托·卡斯特罗·鲁斯西班牙語:1931年6月3日),古巴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古巴部长会议主席古巴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2]。為古巴前領導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之弟,是七二六起义古巴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劳尔·卡斯特罗
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任期
2011年4月19日—2021年4月19日
国家元首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总理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曼努埃尔·马雷罗
副职何塞·马查多(第二书记)
前任菲德爾·卡斯特羅
继任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
任期
2008年2月24日—2018年4月19日
2006年7月31日起代理主席
总理兼任部长会议主席
副职何塞·马查多(至2013年)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前任菲德爾·卡斯特羅
继任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古巴部长会议主席
任期
2008年2月24日—2018年4月19日
2006年7月31日起代理主席
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兼任
副职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前任菲德爾·卡斯特羅
继任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
任期
1965年10月3日—2011年4月19日
2006年7月起代理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菲德尔·卡斯特罗
前任首任
继任何塞·马查多
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兼古巴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任期
1976年12月2日—2008年2月24日
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
前任首任
继任何塞·马查多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31-06-03) 1931年6月3日
 古巴奥连特省比蘭
国籍 古巴
政党七二六运动
(1953年-1962年)
统一革命组织
(1961年-1962年)
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
(1962年-1965年)
古巴共產黨
(1965年-)
配偶比尔玛·埃斯平
儿女黛博拉
玛丽拉
尼尔莎
亚历杭德罗
母校哈瓦那大学
军事背景
效忠古巴共產黨
服役古巴革命武装力量
军衔大将

勞爾·卡斯特羅在2021年4月16至19日召開的古巴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退休,其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的職務正式確定由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接任[3][4]

早年经历

劳尔·卡斯特罗于1931年6月3日出生,比兄长菲德尔·卡斯特罗小5岁。由于父亲经营有方,除了种植甘蔗以外,还经营木材生意,劳尔童年时代的生活比较优越。5岁时,劳尔就上了学,并且寄宿在学校。他对书本很感兴趣,但不太会洗澡,也不太会穿衣,起居生活经常需要别人帮助。童年时的劳尔很淘气,放学后经常骑着车转悠,享受从山坡上顺势而下的乐趣,有时他还故意让车撞在钢琴上,听钢琴被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从外表上看,劳尔与两位兄长相去甚远。因为面部轮廓与东方人接近,小时候家里人还送给他一个绰号:“中国人[5]

革命生涯

劳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古巴奥连特省,1958年

与兄长菲德尔一样,劳尔也是一名革命者,而且一直与兄长菲德尔并肩战斗。小时候他们一起去上学,后来一起进入哈瓦那大学。劳尔在哈瓦那大学学习时,对政治颇感兴趣,并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与菲德尔不同,劳尔并未参加正统党的活动,而是加入人民社会党(原名古巴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1953年初,劳尔赴维也纳出席世界青年大会,又到布加勒斯特参加第4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还访问布拉格等地,见识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回国后,劳尔开始与兄长一道,积极参与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斗争。1953年7月26日,26岁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与21岁的劳尔·卡斯特罗率134名青年攻打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想夺取武器后在全国掀起武装斗争。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大部分起义者被杀。卡斯特罗兄弟被关进松树岛监狱。此役也让菲德尔·卡斯特罗一夜名扬世界。

此后,劳尔与菲德尔一起坐牢,一起流亡到墨西哥。1955年,劳尔在墨西哥城结识了阿根廷医生切·格瓦拉,并把他引荐给兄长菲德尔。1956年,他们一起乘坐格拉玛号游艇回到古巴,开展游击战争。1958年2月27日,劳尔获得少校军衔。他率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在奥连特省东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称作“弗兰克·派斯东方战线”。经过不断斗争,他们终于在1959年1月1日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5]

政治生涯

副手

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劳尔一直作为兄长菲德尔的副手,协助他领导古巴。正是在劳尔和切·格瓦拉的影响下,菲德尔·卡斯特罗最终决定让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劳尔长期担任古巴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即国防部长)。

1961年4月17日凌晨,从危地马拉出发的1000多名美国雇佣军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在一个名叫吉隆滩的地方登陆,并一度占领了吉隆滩和附近的一些地方。古巴军队和民兵在劳尔的指挥下,经过72小时的激战,全部歼灭了敌人,粉碎了美国武装干涉古巴的企图[5]

2006年,由于菲德尔·卡斯特罗因病入院,劳尔·卡斯特罗于同年7月31日通过權力移交接管了主席职责。根据古巴宪法第94条,国务委员会主席患病或死亡时职责由副主席接管。

接替兄长

2008年2月24日,劳尔·卡斯特罗在第七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在此之前的2月19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不准备再担任主席职务。[6][7]

成为领袖

2011年4月,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正式接替菲德尔·卡斯特罗成为古巴最高领导人[8]劳尔接掌政权之后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振兴古巴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9]

2013年2月25日,經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選舉,連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和部長會議主席,任期5年。勞爾任內推動「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他表示這將是他最後一個任期。

2016年4月,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他表示会继续推动改革。[10]

权力交接

2017年12月21日,古巴第八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原定2018年2月24日举行的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选举,推迟至4月19日举行。

2018年4月19日,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接替卡斯特罗在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當選為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和部長會議主席。2021年4月19日,已经89岁高龄的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辞去古共中央第一书记一职退休,由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接任,也宣告了持续超过六十年的卡斯特罗时代的终结。[11]

批评

2016年11月2日,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把劳尔⋅卡斯特罗列入“新闻自由掠夺者”名单[12]

荣誉

外国勋章奖章

参考文献

  1. . BBC News. 2008年2月18日 [200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2. . BBC News. 2008年2月24日 [200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3. . en.granma.cu.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4. Oppmann, Patrick; Orjoux, Alanne. . CNN.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5. .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
  6. . BBC News. 2008-02-18 [200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7. . miamiherald.com. 2008年2月19日 [2008-02-19].
  8. . [2011-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9. . [201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10. . 新华网. 2016-04-20 [2016-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0).
  11. .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2. 综合报导, 2016年 11月 03日 星期四 04:33 下午 Myt. . www.cincainews.com.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中文).
  13. . 越南通讯社. 2018-03-30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14. . m.news.cctv.com.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15. . www.xinhuanet.com.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2).

外部連結

政党职务
前任:
菲德尔·卡斯特罗
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011年-2021年
繼任: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新頭銜 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
1965年-2011年
繼任:
何塞·马查多
官衔
前任:
菲德尔·卡斯特罗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
2008年-2018年
繼任:
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
古巴部长会议主席
2008年-2018年
新頭銜 古巴国务委员会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1976年-2008年
繼任:
何塞·马查多
古巴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
1959年-2008年
繼任:
卡萨斯·雷盖罗
军职
前任:
菲德尔·卡斯特罗
古巴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2008年-2021年
繼任: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外交職務
前任:
菲德尔·卡斯特罗
不结盟运动秘书长
2008年-2009年
繼任:
穆罕默德·穆巴拉克
(埃及总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