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英文:Beitou Shilin Technology Park,BSTP),簡稱北士科,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南側洲美地區一帶的產業園區

北投士林園區占地約94.38公頃,座落於北投區與士林區交界,與兒童新樂園科教館天文館等學術地標接壤。鄰近有數座醫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北榮民總醫院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等地標,因此以「智慧健康產業」為主軸發展,被台北市視為是市內下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區域。

範圍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都市計畫圖

雖名為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但實際全區皆位於北投區內。園區範圍主要分為兩部分,東側(軟橋段)由文林北路承德路外雙溪磺溪圍成的四角地組成,內有中正高中文林國小等學校。西側(新洲美段)則為福國路與外雙溪所夾腹地,西起洲美快速道路,東至承德路。全區包含25公頃的科技產業專用區設於福國路、承德路口附近。園區土地中市有地共9.76公頃,其餘皆為私有地,已於2009年1月5日公告實施區段徵收。開發期限共22年,預計於2031年前完工。[1]

歷史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腹地在園區計畫確定前,為配合行政院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原以臺北媒體文化園區進行規劃,後因媒體產業發展日漸科技化及民間傳播業者多已覓得設置地點,臺北市政府於2009年7月31日變更該地都市計畫為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原計畫將雙溪以南,即兒童新樂園科教館等地納入範圍,因這些地區已在2005年2月23日進行區段徵收,本次計畫僅徵收雙溪以北地區共94.38公頃,開發共90.24公頃,雙溪以南地區則成為今日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此外,臺北市政府規劃將以社子島開發案、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開發案為鑑審視關渡平原農業區開發。[2]

考量於臺北市未來產業發展潛勢,臺北市政府以「4-1產業園區計畫」打造完整的產業廊帶並帶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包含南港生技聚落/東區門戶計畫內科2.0計畫、生態社子島、圓山聚落計畫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其中北士科鄰近北投與天母生活圈,周邊更包含陽明大學榮民總醫院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等醫療資源,使北士科具備發展智慧醫療產業潛力,故北士科以「智慧健康產業」與「數位技術服務」為發展主軸。[1]

此外,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也被作為智慧城市示範規劃區,將建置智慧電網、智慧三表、智慧停車、智慧交控、智慧路燈等設施。

台北市政府地政處已於2009年1月5日公告實施區段徵收,並於同年8月3日公告實施都市計畫變更。填土整地工程已於2010年起陸續開工,目前工程已於2021年2月4日全數竣工。

2013年起,為配合北士科興建工程而啟動福國路段延伸工程,共分為二期。一期由承德路西側北士科園區用地起,至文林北路文昌路口止共1.8公里,已於2013年4月3日開工,2017年4月5日通車。第二期工程由第一期工程起點向西延伸至洲美快速道路,並配合新建福國交流道,2023年5月4日完工。[3][4]

建物

古蹟

  • 洲美街51巷16號郭宅古厝汾陽居,為暫定古蹟。
  • 賴氏古厝,位於福星公園內。

休憩設施

  • 福星公園,位於文林北路與承德路口。
  • 洲美公園,位於福美路南側,與三王宮洲美屈原宮共地建設。

教育

  • 中正高中
  • 文林國小
  • 洲美國小,已在2015年因園區開發及少子化廢校,園區開發計畫中已預留文教用地,待開發完成後將評估復校。目前校史等資訊皆存放於文林國小。

商住設施

  • 北士科專案住宅(洲美社宅),為最早完工設施,於2016年完工,提供原在園區計畫範圍內的拆遷戶遷移使用。
  • 福國社會住宅,與消防局共建,於2020年6月開工,預計2024年完工。
  • 軟橋裕花園社區
  • 中鼎工程第二總部
  • 華固創富中心
  • 新凱汽車北投服務廠

交通

道路

  • 洲美快速道路:福國路匝道,2023年1月19日通車。
  • 一般道路
    • 文林北路
    • 承德路六段
    • 福國路、福美路、承信路、承平路、福善路、文承路、承美路等新設道路。
    • 洲美街

公車

行經本區域之臺北市市區公車
編號 路線起迄 本路段公車站牌 經營業者
41 北士科-捷運大安站 三王宮 大都會客運
68 洲美里捷運劍潭站 洲美里-三王宮等站 首都客運
250 後港里青年公園 三王宮 光華巴士
255區間車 北士科-雙溪 三王宮 首都客運
683 後港里南港高工 三王宮 光華巴士
756 淡江大學北門 建民里-建民里一 指南客運
757 淡海-北門 建民里-建民里一 指南客運
紅68 捷運芝山站-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與住宅專案地區 洲美里-三王宮等站 首都客運
市民小巴8 洲美站-後港里 三王宮 光華巴士

捷運

鄰近設施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202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中文(臺灣)).
  2. . 臺北市政府. 200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中文(臺灣)).
  3. 黃意涵. . 中時電子報. 2017-03-30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中文(臺灣)).
  4. 胡瑞玲. . 聯合報. 2021-02-08 [202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