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坑道 (東引鄉)

東引北海坑道,是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燕秀澳西側的一條隧道,過去為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因戰略因素興建,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的地下碼頭。[1]

东引北海坑道
概览
正式名称北海坑道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
地点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燕秀澳西側
经纬度26°21′33.9″N 120°29′08.0″E
起点1968年
终点1970年
技术数据
长度148公尺

歷史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後,為避免惡劣天氣和解放軍襲擊,根據連江縣志續修初稿兵事志中,「馬祖小艇坑道案」工程始於1965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的建議,但參謀總長黎玉璽蔣中正總統批示為「緩辦」。後因文化大革命造成台海情勢動盪,因戰略任務需要,1969年1月,國防部批准於雷開瑄司令官任內,分別在南竿、北竿、東引、西莒開鑿小艇坑道。以用於停泊機械化登陸艇與游擊戰艇,好方便軍方人員進行物資卸載。 [2][3]

1969年1月,經簽奉蔣中正總統指示後,將馬祖小艇坑道案定名為北海案,並列為第一優先構建設施,於2月10日調派加強之工兵營、工兵連以及所需機具分赴東引開鑿小艇坑道,坑道至1970年宣告完工。坑道興建完成不久,所在域即因颱風來襲,使露天水道內側岩壁的防波堤沒辦法阻擋,造成「鐵血號」交通船沉沒,1972年初,馬防部覆請在東莒構築小艇船台一節,經國防部研擬,因東引坑道受強颱衝擊,致閘門大部份設施倒塌,派遣陸軍第十軍團司令部工兵第519營封閉南橋入口,東引北海坑道一節停止施工。

2000年2月,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斥資新台幣1260萬元動工整修北海坑道,2001年整修後開放,內部重建步道及欄杆,坑道末端樹立八名軍人紀念塑像,坑道旁興建紀念碑一座,另構築拱橋,後在2008年向公眾關閉。[4]

2018年,為提升人工繁殖龍蝦的成功率,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國立海洋大學選定東引北海坑道作為復育示範基地,興建擋浪牆防護坑道,增建四座露天養殖池。[5][6]

結構

東引北海坑道坑道長約148公尺,寬約9至15公尺。[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2. .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3. Saunders, Richard. . Taipei Times. 22 September 2017 [25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4. . Taiwan Medical Travel. [16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5. 俞肇福. . 聯合報. 2019-07-07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6. 中央社. . 聯合報. 2019-12-27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7. . Taiwan Medical Travel. [29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