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行

陳政行1937年—1987年5月28日),綽號北港六尺四臺灣雲林北港人,武術家特技表演藝人

陳政行
出生1937年
日治臺灣臺南州北港郡北港街扶朝家
逝世1987年5月28日(1987歲—05—28)(49—50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北港鎮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7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87年)
职业武術家特技表演藝人
身高

生平

1930年代,陳政行出生於北港附近的鹽水埔(今水埔里),當地習武風氣重,從小練武[1]。當時武術家「老塗獅」黃清塗到鹽水埔表演氣功時,在旁觀看的陳政行協助推重達百斤的石樁臼,因而兩人結緣,之後陳政行腳踝受傷找老塗獅醫治,並拜他為師[2]。北港的武術大致可分為德義堂、勤習堂兩支,而黃清塗出自勤習堂,陳政行也因此學到此堂的武術[3][4]。在服兵役時,他的功夫被同連弟兄仰慕,也因身高比一般人長,被取綽號「北港六尺四」,後來更以此名揚名臺灣[1]

身材魁梧的陳政行在台灣1970年代至1980年代以金鐘罩鐵布衫硬氣功紅遍大街小巷,除用單手將人從地上舉起外,還以長木板蓋腹的狀態,讓滿載乘客的大客車輾過腹部,並邊能高歌邊和觀眾揮手邊讓,代言式的活廣告讓臺灣人印象深刻[2][5]。學者表示這類用車輾腹的特技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人體每平方公尺面積可承受1萬公斤重力,以及把腹部肌肉鍛鍊得非常硬[6]

陳政行在北港開設國術館授徒,在武館教學生的方法,是他小時候苦學的翻版,會在學生拳法有基礎後,每天用粗棍打學生直到到不痛不癢為止,然後斧頭砍身,再來是汽車輾身,許多學生受不了苦紛紛求去,但陳政行也不以為意[1]。他也在北港媽祖廟前開設藥店製作成藥[7]、成立在各地循環表演技藝之外還兼賣藥的北港六尺四武術團,並在電視上的成藥廣告「七厘武功散」,自己演出高舉人身的大力士,並由阿匹婆等人參與演出,配音廣告詞:「北港六尺四,七厘武功散,舉人的唷」、「北港六尺四,出名傳統武功藥…」等[3][8]。北港鎮因受到其盛名,當地賣的貼布特別深受臺灣民眾喜愛[9]

在當時的過年特別節目、北港朝天宮祭典、總統府國慶活動,都可以看到穿著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上衣的該團員們,承受棍棒重鎚、斧背砍身、拳腳攻擊等特技。陳政行本人在政治慶典表演時,會喊「反共抗俄」等政治口號與歌曲。除國內外,還有日本富士電視到北港拍攝陳政行的「汽車過身」特技,並受香港邀約參與武俠片試鏡與演出。不過,他堅拒加拿大表演邀請,因加拿大過去拒絕中華民國運動員入境參加奧運會[2]

1977年6月12日凌晨,當時四十歲的陳政行在臺北縣三重市遭到十多人包圍攻擊,身受重傷,目的疑似初出道的不良分子想藉由攻擊名人而成名[2]

林清玄曾多次去北港拜訪陳政行,表示後者性格非常樸實、勤勞、有責任感,為維持兩位妻子的家庭,終日在外奔波賣藥。陳政行唯一的嗜好就是喝酒,一次可以喝掉三大瓶的金門高粱酒花雕酒一次可以喝八瓶到十瓶,把鄉下一家小店所有的啤酒都喝光也不會醉,卻酒品很好不會鬧事;中年之後因為飲酒與過度勞累,得到脊椎骨腐蝕和高血壓,脊椎用支架撐著,血壓以藥物控制。[7]

1987年5月30日的《中央日報》刊載,陳政行在前晚不慎摔跤送醫不治[2],遺言據說是告誡子孫世代不得練武[8][10]

身後

過世後,「六尺四」招牌傳給弟弟陳正昌,改名為「北港大飛龍」,除賣貼布還賣膠囊,但在2013年因驗出含有西藥成分而違反《藥事法》。[9][10]

參考

  1. 林清玄. . . 台灣: 九歌出版社. 1979-10-06. ISBN 9789575600976 (中文(臺灣)).
  2. . 典藏台灣.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中文(臺灣)).
  3. 彭靜文. . 《青年日報》. 2010-01-29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2) (中文(臺灣)).
  4. 鄭志明、孔健中. . . 台灣: 南華管理學院. 1999-01-01. ISBN 9799579824155 (中文(臺灣)).
  5. 賴澄茂. . 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1970-05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中文(臺灣)).
  6. 秦富珍、邱俊吉、蔡亞樺. . 《蘋果日報》. 2009-09-27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7. 林清玄. . . 台灣: 九歌出版社. 1986-07-10. ISBN 9789575600372 (中文(臺灣)).
  8. 蘭文里.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2) (中文(臺灣)).
  9. . ETtoday. 2013-03-14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中文(臺灣)).
  10. 廖學賢. . 華視新聞. 2013-03-14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中文(臺灣)).
  11. 許素惠. . 《中國時報》. 2007-05-09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