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

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英语:,,中国大陆又译作「」)是由維爾福公司開發的、只有多人模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遊戲於2004年11月30日在Steam平臺發佈。《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使用了《戰慄時空2》的素材和遊戲引擎,加入了新地圖和新武器,並針對多人競技進行了優化。它與《戰慄時空》的多人模式類似,不過它是一款獨立產品,也不包含戰慄時空系列的遊戲劇情。此外,維爾福還公布了遊戲的部分原始碼。在許多早期的基於起源引擎的遊戲模組中,多人游戏部分就是以這些原始碼為基礎製作的。

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
    类型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平台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
    开发商維爾福
    发行商維爾福
    系列戰慄時空系列
    引擎起源引擎
    模式多人模式游戏
    发行日
    2004年11月30日
    • Windows
      • 全球:2004年11月30日
    • OS X
      • 全球:2010年9月30日
    • Linux
      • 全球:2013年3月16日

    遊戲系統

    個人死亡競賽

    《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中的重力槍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從特定的地點收集武器。一旦死亡,玩家會立刻在另外一个地點重生,生命值也會恢復到100點,但是之前得到的武器彈藥會消失。死亡競賽的目標非常簡單,只要殺掉其他人就能加分。不過,自殺或死於意外會扣分。所有競賽都在各自的伺服器上面執行,每个伺服器可能有不同的規則,例如有的伺服器會限制比賽時間或最高得分。

    團隊死亡競賽

    在團隊死亡競賽中,玩家會被分為两組,一組是联合军,另一組是反抗軍。這兩組玩家的外表與《戰慄時空2》中合成人與與反抗軍的外表相同。團隊死亡競賽的規則与個人競賽相似,但團隊模式的輸贏與整個團隊的成績有關。若伺服器開啟了「隊友火力」選項,那麼射殺隊友會扣分。

    開發

    在《戰慄時空2》發布之後,有評論家對遊戲沒有多人模式感到失望[1]。然而僅僅過了兩週,維爾福就在Steam上面正式发布了《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2][3]。維爾福在發布Source SDK的同時發布遊戲,意在吸引開發者使用自家遊戲引擎製作遊戲模組[4][5]

    在遊戲正式發布之後,維爾福仍然保持支援,例如推送新地圖、更新遊戲引擎等[6][7][8]橘盒不包含《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但是在2010年9月維爾福把游戏引擎升級到了橙盒游戏所采用的版本。2008年1月10日,維爾福宣布擁有NVIDIA顯示卡的使用者可以免費下載《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传送门:仍然活着》、《戰慄時空2:消失的海岸線》和《Peggle Extreme》四款遊戲[9]

    2010年9月,維爾福在Steam上面發布了遊戲的OS X版本[10]。兩年之後的2013年3月,維爾福又發布了Linux版本[11]

    評價

    《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在發布之後受到了一致好評。評論者讚揚了遊戲中的重力槍[12][13]GameSpot稱讚次世代引擎「利用物理學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並且表揚了遊戲地圖的多樣性[13]IGN也對遊戲持類似的正面評價,而且高度讚揚了《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所產生的快節奏感[12]

    在遊戲剛發布的時候,多個評論家指出卡頓可能會對遊戲產生負面影響。但是GameSpy認為隨着伺服器數量增加,問題會逐漸得到緩解[14]

    参考文献

    1. Adams, David. . IGN. 2004-11-30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2. . Steam. Valve Corporation. 2004-11-30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8).
    3. Thorsen, Tor. . GameSpot. 2004-11-30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4. Adams, David. . IGN. 2004-12-01 [201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5. Bramwell, Tom. . Eurogamer. 2004-12-01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6. McNamara, Tom. . IGN. 2005-02-11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7. Surette, Tim. . GameSpot. 2005-02-07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8. Bramwell, Tom. . Eurogamer. 2005-02-18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9. Purchese, Robert. . Eurogamer. 2008-01-10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
    10. Callaham, John. . Big Download. Joystiq. 2010-09-30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11. Stahie, Silviu. . Softpedia. 2013-03-16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3).
    12. Adams, Dan. . IGN. 2004-12-01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13. Kasavin, Greg. . GameSpot. 2004-11-30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14. Accardo, Sal. . GameSpy. 2004-12-01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