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下属的工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12月,由原电力系、造船系的热能动力专业和广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电力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在2018年共有教职工140人,各类在校学生总数3,013人[1]。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 |
---|---|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类型 | 學院 |
建立日期 | 1994年12月30日 |
隶属 | 华南理工大学 |
院长 | 唐文虎 |
党委书记 | 丁勇 |
教师数 | 102人(2020年,专任) |
1,712人(2018年) | |
研究生 | 1,141人(2018年) |
博士生 | 135人(2018年) |
地址 |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9号楼 |
网站 | 学院官网 |
历史沿革
电力学院成立于1994年12月30日,由原电力系、造船系的热能动力专业和广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电力学院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以董事会的方式联合共建,在全国首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2]。
电力系
电力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建国前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1952年,华南工学院组建,吸收了中山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和岭南大学的相关系所建立了电机工程系,但在1953年全系调整至华中工学院[3]。1958年大跃进时期,电讯工程系曾复办电机专业,但在一年后停办[4]。
1970年11月,广东工学院停办,其电力系统专业并入华南工学院,与电工学科组成电力系,设有电机电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企业电气化三个专业,并在不久后与造船系合并[5]。至1975年两系分立。
热能动力专业
1975年电力与造船系分立为造船系和电力系时,造船系开始筹建热能动力专业,并在1985年开始招生[4]。
机构设置
教学科研机构
|
|
学术管理机构
- 学院学术委员会
- 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党政管理机构
|
|
学术科研
学科设置
截至2020年2月,电力学院共有如下的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和本科专业[1]:
- 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博士学位授权点:
- 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核电与动力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其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8],并在2017年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9];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其卓越班于2011年获教育部批复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11];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能源与动力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2月,电力学院共有如下的省部级科研平台[14]:
|
|
知名校友
- 电力相关行业
- 毕亚雄(1977级本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任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厂长、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5]
- 李永喜(1982级本科电机专业):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金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发电厂厂长、广州明珠电力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6]
- 潘力:曾任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7]
- 汪穗峰(1992级本科、2002级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广东智光用电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智光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曾任广州番禺供电局局长、广东电网公司阳江供电局局长[18]
- 吴少杰(2003级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广东新电投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19]
- 其他行业
参考文献
-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 李洁尉. . 科学时报. 2009-08-16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科学网.
- 刘, 战. .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19,37. ISBN 9787562307006.
- .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8).
- .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17-10-16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1).
- 张志刚. . 高教探索. 1989, (4): 60-61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 光明日报 (陶韶菁). 2014-10-17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凤凰网.
- . 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处. 2018-03-28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09-21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 吴少敏; 杜玮淦. . 南方网. 2020-01-03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07-06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 .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阳光高考.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 . 广东省教育厅. 2019-12-06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2017-10-30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 .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4-11-26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PDF). 华南理工大学 校友会基金会会刊.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基金会. 2010 [2020-01-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19).
-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2019-06-06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2019-06-24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 中国人大网. 2013-02-05 [2020-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