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地鐵紅線

華盛頓地鐵紅線英語:)是華盛頓都會區捷運系統最早通車、最繁忙的一條路線,大致上呈U字型。

紅線
紅線布雷達3000型停靠於聯合車站
概覽
營運地點華盛頓特區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
服務類型地鐵
所屬系統華盛頓地鐵
目前狀況營運中
起點站涼蔭叢站(西面)
終點站格蘭蒙特站(東面)
技術數據
路線結構地面、地下、高架
路線長度31.9 mi(51.3 km)
正線數目2
車站數目27
軌距4英尺8 14英寸(1,429毫米)
電氣化方式第三軌供電 750伏直流電
使用车型2000型、3000型、6000型、7000型
開通營運1976年3月27日1976-March-27
營運者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

紅線是目前地鐵系統中唯一一條沒有與其他路線共用軌道的路線,除了1997年1月至1999年9月17日期間之外,當時綠線曾在布魯克蘭-美國天主教大學站(Brookland–CUA)至法拉格特北站(Farragut North)間的路段與紅線共用軌道。另外還有一點獨特的是,紅線在尖峰時段時有一種從格羅夫納-斯特拉絲摩站(Grosvenor-Strathmore)至銀泉站(Silver Spring)的縮短型區間營運模式。在2006年4月20日,非尖峰時段時列車的終點站改至涼蔭叢站(Shady Grove),形成了涼蔭叢↔銀泉的區間模式。紅線在尖峰時段需要44輛列車(10輛八節列車及34輛六節列車)來應付乘客流量。[1][2]

在內部,紅線以地鐵中心站(Metro Center)分為兩段——地鐵中心以西的涼蔭叢線(A)及以東的格蘭蒙特線(B)。

路線

涼蔭叢線

本段起於華盛頓特區西北象限內,第12街及G街交會處的地鐵中心站,沿著G街向西延伸,至拉法葉公園及法拉格特廣場底下改為西北向,接著沿著康乃狄克大道,轉入尤馬街(Yuma Street)往西至特雷圓環(Tenley Circle),然後再沿著威斯康辛大道往北行經貝塞斯達(Bethesda),穿越首都環線公路,沿著馬里蘭州公路355的東側向北,到達藍道夫路南邊,接著從地下穿越一片私人土地來到巴爾的摩及俄亥俄鐵道,改為地上路段沿著該鐵路來到羅克維爾的涼蔭叢,終點站以北有儲車軌和監視設備。未來並有計畫向北延伸至馬里蘭州的日耳曼鎮(Germantown)。

格蘭蒙特線

本段自地鐵中心站沿G街向東延伸至第6街,接著在司法廣場(Judiciary Square)底下向東南前進,再於D街底下往東行,接著在聯合車站底下向北行,接著進入地上路段沿巴爾的摩及俄亥俄鐵道往北,穿越銀泉一帶,然後又進入地下段,沿著16街和喬治亞大道直到終點站格蘭蒙特

歷史

1969年起,除羅克維爾站(Rockville)至涼蔭叢站延伸段之外,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大致已經決定了紅線現行的路線及車站。[3] 涼蔭叢延伸線的經費於1975年7月獲得有條件的核准。[4]

紅線的列車服務始於1976年3月29日,於法拉格特北站(Farragut North)至羅德島大道站(Rhode Island Avenue)間運行。而位於本段上的畫廊-中國城站(Gallery Place–Chinatown)則由於法院認定其缺乏殘障設施,而延後至同年12月15日才啟用。翌年1月17日,紅線的西端終點站往北延伸一站至杜邦圓環站(Dupont Circle),1978年2月6日向東延伸4站至銀泉站(第一次將馬里蘭州納入地鐵服務範圍),1981年12月5日西段往北延伸3站至梵尼斯-哥倫比亞特區大學站(Van Ness–UDC),1984年8月25日又往北延伸五站至高富諾-斯特拉絲摩站,該年12月15日往北延伸4站至涼蔭叢站,1990年9月2日東段延伸2站至惠頓站(Wheaton) ,1998年7月25日則延伸至格蘭蒙特站。

在1990年代初期托騰堡↔綠帶支線(今綠線的一部分)完工不久之後,綠線通勤區間變成了為期6個月的實驗。乘客可以在綠帶站至西凱悅村站(West Hyattsville)間任一站搭乘與紅線直通運行的列車直達法拉格特北站。路過托騰堡站的列車行經一條介於西凱悅村至布魯克蘭-美國天主教大學站間的單線鐵道支線。由於這條區間興辦的相當成功,因此便繼續維持下去,直到1999年綠線市區段竣工為止。

介於聯合車站羅德島大道站之間的诺玛-高立德大学站(NoMa–Gallaudet U station)於2004年11月20日啟用,是華盛頓地鐵第一個於營運中兩站之間增設車站的案例。

車站列表

[5]

服務路線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車站編號 啟用日期[6] 轉乘/註釋 所在地
涼蔭叢 A15 1984 馬里蘭州 德爾伍德
羅克維爾 A14 1984 美鐵 美鐵
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布朗斯威克線
羅克維爾
雙子溪 A13 1984
白火石 A12 1984 北貝塞斯達
格羅夫納-斯特拉斯摩 A11 1984
醫療中心 A10 1984 貝塞斯達
貝塞斯達 A09 1984 馬里蘭州輕軌紫線 MTAFile:WMATA Purple.svg 紫線(計劃中)
友誼高地 A08 1984 華盛頓特區 西北區
騰里鎮-美國大學 A07 1984
梵尼斯-哥倫比亞特區大學 A06 1981
克里夫蘭公園 A05 1981
伍德利公園 A04 1981
杜邦圓環 A03 1977
法拉格特北 A02 1976
地鐵中心 A01 1976 華盛頓地鐵
畫廊 B01 1976 華盛頓地鐵
司法廣場 B02 1976
聯合車站 B03 1976 美鐵 美鐵
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布朗斯威克線康登線賓州線
VRE費特里克斯堡線馬納薩斯線
DC Streetcar 哥倫比亞特區電車H街/本寧路線
東北區
諾瑪-高立德大學 B35 2004
羅德島大道-布倫特伍德 B04 1976
布魯克蘭-美國天主教大學 B05 1978
托騰堡 B06 1978 華盛頓地鐵
塔科馬 B07 1978 西北區
銀泉 B08 1978 馬里蘭州輕軌紫線 MTAFile:WMATA Purple.svg 紫線(計劃中)
MARC布朗斯威克線
馬里蘭州 銀泉
森林幽谷 B09 1990 森林幽谷
惠頓 B10 1990 惠頓
格蘭蒙特 B11 1998 格蘭蒙特

事件

参考文献

  1. Page 80 存檔,存档日期2010-12-03.
  2. add three trains to 8 and subtract 3 from 6 存檔,存档日期2011-06-15.
  3. Financing Subway System for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Joint Hearings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 the Subcommittee No. 4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1969, p. 129
  4. Washington Post, Rockville and Greenbelt Lines Are Funded by U.S. for Metro, July 27, 1975
  5. (PDF). WMATA. [March 28, 2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