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新村 (岡山)

協和村,又稱協和新村協和一村紅瓦厝仔,屬中華民國空軍通校的士官兵宿舍,位於臺灣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後協里,是岡山鎮原有的18座眷村中較小的一座[1][2]。協和村建於1949年7月[3],位於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北側,2007年拆除,居民遷至勵志新城

協和新村
請協助提供自由版權圖片
協和一村、紅瓦厝仔
概要
類型平房
所屬國家/地區中華民國
行政区臺灣省高雄縣岡山鎮
地點後協里
地址協和路1至40號
现居租户
地主中華民國國防部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磚造
层数地上1層
  日本時代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
  後來的協和村位置
  舊後協聚落

歷史

協和村的位置原為後協聚落的一部分。明朝時,鄭成功實行屯田制,將軍隊分派於各個駐防地,推行兵農合一的軍隊屯墾。其中,右虎衛後協的名稱遺留成為後來清代後協莊的聚落名稱。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後協庄的西側設立了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航空場的北側突出一部,建造房舍,作為航空廠的官舍[4],村境大略呈甲字型,出入口朝南,與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側門對接。

1949年,中國國民黨國共內戰連連敗退,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北,空軍機校由成都遷往岡山,並在岡山先後建立了22個眷村。

協和村原聚落屬於舊後協的一部分,只有數戶,漢人聚落屋頂多為紅瓦,因此稱為紅瓦厝仔。1949年空軍機校四川省成都遷至高雄岡山,為了安置眷屬,徵收該地成立協和一村,該眷村為臨時搭建的竹編土牆平房和日治時期的日式宿舍黑瓦不同,當地人最初仍稱這個眷村為「紅瓦厝仔」。協和村為空軍通校士官兵宿舍,面積0.6914公頃[5]:9,2004年時眷戶40戶,有岡山豆瓣醬之父之稱的劉明德曾定居過此眷村。後來無人使用「紅瓦厝仔」的稱法。協和村於2007年拆除,居民移住勵志新城,原址閒置[6]

參考文獻

  1.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 . 岡山鎮公所. 1991-09. 該地圖將該地標示為協和一村
  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南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8-12. ISBN 9789860160642.
  3. 丁崑健. (PDF). 高雄縣岡山鎮公所. 2010-12 [2011-05-07]. ISBN 978-986-02-5878-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4. 臺灣堡圖
  5. 楊雙福、蘇坤輝. . 高雄縣: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2004-12. ISBN 9570193301.
  6. 臺灣地名查詢系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