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 (新竹縣)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南河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南河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北與八十份庄為鄰,東邊及南邊東段與蕃地為鄰,南邊西段隔油羅溪與油羅庄為界,西邊一小段與大肚庄為界,西北邊為十份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南河」大字,隸屬於新竹州竹東郡橫山庄[2]。
交通
台鐵內灣線是新竹至內灣的鐡路,其東側端點內灣車站位於南河地區東南端邊界處的內灣聚落,屬乙種簡易站。該線另於本地區中部偏西設有富貴車站,屬招呼站。此兩車站均僅停靠區間車,由此等搭車向西可前往竹中車站轉乘至六家或新竹。
縣道120號(中山街一段~二段)是竹北下斗崙至尖石八五大橋的道路,也是頭前溪北岸主要的連絡道路,大致以西北—東南走向蜿蜒經過南河地區南部,向西北可前往橫山市區(九讚頭)、竹林交流道、六家北郊後於竹北下斗崙與省道台1線交會,向東南轉東北可前往尖石地區。
鄉道竹32線是南河至馬福的道路,其南側端點位於台鐵內灣線富貴車站附近的縣道120號路口,由此向東北出邊界後可前往八十分地區的馬福並止於鄉道竹30線路口。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