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夜曲

南都夜曲》為臺語歌詞創作人陳達儒與作曲家郭玉蘭藝名(雪蘭)女士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三年(1938年)所創,原名《南京夜曲》,二戰後經更動歌詞而成為《南都夜曲》。莊永明評價此曲認為「不僅陳達儒的詞好,郭玉蘭曲子亦佳」,而郭玉蘭作為日治時期閩南語流行歌曲寥寥可數的女性創作者來說,「南都夜曲一曲已足令她留名閩南語歌壇」。

南都夜曲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閩南拼音

據陳達儒所述,南京夜曲的歌詞內容,原本是描寫一位台灣「公學校」女訓導到南京旅遊時所見之景物,主要描述中國江南酒樓藝旦的處境與心情。二戰後後因陳達儒認為南京為中國之地名而有所忌諱,曾經修改歌名與部分景物。

1961年葉俊麟將這首歌重新作詞,由張美雲演唱,在亞洲唱片灌錄,歌名為「草山夜曲」。1967年南星唱片郭一男將歌詞中的南京換掉,改為「南都夜曲」,同年,胡美紅在亞洲黑膠10吋唱片灌錄發行,先是將歌詞改為台北的「省都夜曲」,之後重新出版12吋唱片將歌名改為「淡水夜曲」、黃秋田則改唱為「台北夜曲」。[1]而後南星唱片發行方瑞娥演唱的「南都夜曲」做為專輯主打歌,鳳飛飛1977年也灌錄此曲[2],大為流行,就此以《南都夜曲》之名傳唱於世。

歌名與景物的修改

莊永明以陳達儒早年自費出版「歌仔簿」發現此曲原名為「南京夜曲」,上有陳達儒親筆更動筆跡,主要是描寫台灣「公學校」女訓導到南京旅遊時所見之景物的心情寫照,但為何「南京」改為「南都」,莊永明認為已不可考了[3]。有說法稱臺灣戰後時期,因歌詞內容有影射南京國民政府之嫌,流行歌壇為避免冒犯政府,分別將歌名以及關於南京的詞彙景色修改。直到歌名改為南都臺南雅稱),歌詞中的南京地形地物,如紫金山秦淮江水等,修正為安平港等臺南風土等,才定版而成為普遍公認的歌曲。

表達女性愛情觀

學者施又文從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包括《南都夜曲》在內的13首表達女性愛情觀,研究發現總結出「當代臺語流行歌曲反映的女性愛情,在愛情的表白上是壓抑保守、內斂含蓄;在態度上是委曲、執著等待;在信仰上甚至則歸諸宿命。」[4]

參見

參考資料

  1. 台灣拉吉歐. .
  2. .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3. 莊永明. . 前衞出版社. 1999. ISBN 978-957-801-218-9 (中文(臺灣)). 南都夜曲 陳達儒 郭玉蘭 1938 歌詞:   南都更深 歌聲滿街頂 冬天風搖 酒館繡中燈  ... 這首歌收錄於紀露霞“台灣民謠交響樂章 貳”專輯中。   《南都》指的是古都台南,似乎沒有人會疑懷;但是這首歌的原名卻是:《南 京夜曲》,也因此詞中的“南都更深歌聲滿街頂”應是“南京更深”;而“安平港 水沖走愛情散”卻是“秦淮江”;“月也薄情避在東平山”原為“避在紫金山”。   陳達儒原先寫的《南京夜曲》這首歌,什麼時候、什麼原因改成《南都夜曲》 ,不得而知,而他人已作古,也因此成了永遠解不開的謎了;就連作曲者郭玉蘭女 士的身世,我們也所知有限。   這一首很悽惻纏綿的曲子,不僅陳達儒的詞好,郭玉蘭曲子亦佳;閩南語流行 歌曲的創作者,女性不多,正如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女性畫家,也僅僅寥寥 數人;郭玉蘭遺世的作品僅有二、三首,但是,南都夜曲一曲已足令她留名閩南語 歌壇。   從陳達儒早年自費出版的《歌仔簿》上發現了這首南京夜曲時,也看到了他自 己親筆更動筆跡,始知後來的人說《南都夜曲》是陳達儒某年去台南市遊覽,因而 獲得靈感,創作此曲,是“編故事”,而非“說掌故”!
  4. 施又文. .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 (中外文學月刊社). 2008, 81卷 (2008.06[民97.06]): 頁30–42 (中文(臺灣)).
  5. . 文化部. 2009-12-31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3).
  6. 謝筱玫. . 中外文學 (中外文學月刊社). 2002, 31卷 (第1期) (中文(臺灣)). 根據經歷過內台時期的王束花女士表示,在她十四、十五歲時,歌仔戲中已有穿插〈南都夜曲〉等流行歌曲的情形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