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习医院旧址

博习医院旧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3号。建于民国,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习医院旧址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苏州市姑苏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0年代
编号第五批
登录2004年

历史

苏州博习医院,历史可追溯至清同治八年(1869年),美国监理会传教士兰伯到苏传教,光绪三年(1877年),兰伯之子兰华德也来苏开办诊所行医。兰华德与亲属柏乐文于光绪九年(1883年)正式创办博习医院,院址位于天赐庄,医院共有8栋平房,设有内外科、手术室,有床位30张,柏乐文任首任院长。西侧的圣约翰堂亦为医院附设。1922年,医院重建落成,新建成门诊楼及住院楼,床位共100张。日占时期由日本同仁会管理,战后复归教会。1951年,由苏州政府接收,此后改立为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

清末时期,大部分百姓对于西医尚不了解,也不信任,柏乐文与兰华德二人来苏后,学习吴语以示亲近,问诊耐心细致,医术了得,逐渐得到百姓接受,接诊人数逐年提升。可以说博习医院直接推动了西医在苏州的发展。[3]

博习医院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受教会及地方捐款,医院的设施器材、医疗水平处于当时全国前列。1926年美国外科专门医学院的特派员曾评价博习医院:“如此医院全中国仅三四处而已。”1951年政府接办时,有病床150张,职工197人,全年门诊量80000余人次,住院近5000人次。[4]1897年引进的X光机使博习医院成为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5]

旧址

博习医院旧址现存有博习医院1922年建成的两座大楼,总建筑面积3329平方米。南侧门诊楼原为二层中式歇山顶,1936年因失火而烧毁屋顶,部分改建为三层。全楼使用陆慕生产的御窑金砖建造,金砖原为皇家专用,因细腻紧实,敲击有金石之声而得名。博习医院所使用的金砖为次品金砖,而未被运往北京。金砖上刻有各时代纪年及烧造者等铭文,最早可上看至明天启六年(1625年)。[6]北侧住院楼为西式三层,U字形,屋顶建有花园。[7]

自1951年博习医院收归政府管理后,继续在此进行医疗活动。1970年,苏医附一院搬出,博习医院旧址被用作苏州卫生学校。2007年,旧址划归苏州大学管理。

参考资料

  1. 江洪 等. .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08: 829-830. ISBN 7-81037-478-8.
  2. . 苏州大学.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3. 苏州市档案局编. . : 115–128.
  4. 顾钢 王馨荣. .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89–90. ISBN 978-7-81137-468-1.
  5. 姚远. . 科学时报. 科学网. 2008-07-09.
  6. 蒋雷. .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 1–5. ISBN 978-7-5672-2050-8.
  7. 周建屏 王国平. .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8: 514–516. ISBN 978-7-81137-16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