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罗夫军

俄羅斯聯邦英雄艾哈邁德哈吉·卡德羅夫的第141特種機動團俄語:),常稱:卡德罗夫军(),也译为“卡德罗夫的追随者[3],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的一支準軍事部隊,成立于2006年,前身為第248獨立特種機動營,2009年改編為現時的第141特種機動團。該部隊效忠于卡德罗夫家族,名义上隶属于俄罗斯联邦国家近卫军第46獨立作戰用途旅,但直接向车臣首脑拉姆赞·卡德罗夫负责[4]。它参与了叙利亚内战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乌克兰官方宣称挫败了该组织针对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暗杀[5]

俄羅斯聯邦英雄艾哈邁德哈吉·卡德羅夫的第141特種機動團
141-й специальный моторизованный полк имени Геро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Ахмата-Хаджи Кадырова

存在時期2006年—
國家或地區 俄羅斯
效忠於 車臣共和國領導人
部門 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1][2]
格言艾哈邁德很強大!
參與戰役
指挥官
現任指揮官穆罕默德·圖沙耶夫
著名指揮官艾哈迈德·卡德罗夫 
拉姆赞·卡德罗夫
亞當·傑利姆漢諾夫
拉赫曼·阿卜杜卡季罗夫

名字來源

卡德罗夫派原本是指車臣共和國領導人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屬下的武裝民兵和私人保鏢。後來,這些準軍事組織被俄羅斯聯邦正式收編為正規部隊,因此現在卡德罗夫派亦可用於稱呼所有位於車臣共和國境內受拉姆赞·卡德罗夫所控制的執法單位,包括車臣共和國的特別用途機動單位特別迅速應變分隊“艾哈邁德”。

歷史

卡德罗夫軍起源自1994年效忠艾哈邁德·卡德羅夫的車臣分離主義民兵,他們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曾經跟俄羅斯聯邦軍隊敵對,但在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卡德羅夫向俄羅斯投誠,並在2000年成為車臣共和國總統,此後卡德罗夫軍從叛軍升格為類似“國家警察”的組織,以在游擊階段中負責打擊分離主義勢力和聖戰份子等曾經的盟友。

卡德羅夫其後於2004年遇刺身亡,卡德罗夫軍的控制權從此落入其兒子拉姆贊·卡德羅夫手上。2006年,卡德罗夫軍被俄羅斯聯邦內衛部隊第46獨立作戰用途旅收編為第248獨立特種機動營“北”和第249獨立特種機動營“南”,從而成為正規部隊。在拉姆贊·卡德羅夫於2007年當選成為車臣總統後,這些部隊亦負責擔任他的保鏢。

2009年,第248獨立特種機動營被擴編為第141特種機動團。

2016年,第141特種機動團被改編到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

除了在車臣境內活動外,第141特種機動團亦參與了敘利亞內戰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部隊構成

參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2年,該團參加了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衝突[6][7]。戰事中車臣部隊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炫耀,但鮮有證據表明他們大量參與了實際戰鬥,因此被網友戲謔的稱為只負責宣傳的「抖音營」(TikTok Battalion)。[8]

該團參與了戈斯托梅利市附近安東諾夫機場的戰鬥。2022年2月26日,來自烏克蘭的信息稱,“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戈斯托梅利附近用火砲覆蓋了卡德羅夫縱隊——卡德羅夫近衛第141摩托化團團長穆罕默德·圖沙耶夫被消滅”。後來,車臣領導人拉姆贊·卡德羅夫否認了有關圖沙耶夫死亡的消息;還分發了一段視頻,圖沙耶夫在回應有關他死亡的消息時說:“我是穆罕默德·圖沙耶夫。我就是網上被‘膽小兔們’說已經死了的那位。如果你是男子漢,請告訴我你在哪裡。”[9][10]

唯卡德羅夫釋出之影片實際上只能看到與圖沙耶夫相似體型的背影,無法確認片中其人是否確為圖沙耶夫本人,且在本次影片釋出後至今車臣政府方面再無提及圖沙耶夫的任何有關資訊,圖沙耶夫也未再有公開出鏡或發言記錄。

2022年4月4日,烏克蘭政治觀察員和博主阿列克謝·阿列斯托維奇表示,該團的軍人參與了對布恰市平民的屠殺[11]

争议

卡德罗夫軍時常被批評為效忠拉姆贊·卡德羅夫的私人軍隊,並涉及多宗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綁架強迫失蹤、使用酷刑謀殺等。

2016年俄羅斯人民自由黨領袖伊利亞·亞辛發佈報告《卡德羅夫:國家安全威脅》(Kadyrov: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聲稱卡德罗夫軍已有三萬名士兵並開始威脅車臣以外的區域安全,不僅自2014年就被派往烏克蘭東部,甚至參與了俄羅斯各地的犯罪活動,包含2015年2月27日涅姆佐夫謀殺案[12]。人權組織指出卡德罗夫軍利用法外處刑方式來消滅針對卡德罗夫的批評者、政敵,以助長他建立獨裁鐵腕統治,與鼓吹違背俄羅斯法律的保守社會規範[13]。目前卡德罗夫軍已超越聖戰叛軍成為車臣人最害怕的組織。

已知武器以及裝備

裝甲車

輕武器

個人裝備

参考文献

  1. . 4 March 2022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2. . 8 March 2022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3. . 凤凰网.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4. . TimesNow. 2022-03-02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英语).
  5. Timothy Bella. . The Washington Post.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6. . РБК-Украина.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俄语).
  7. CNN, Analysis by Nathan Hodge. . CNN.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8. . [202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9. . [202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10. Магомед Тушаев: «Я тот, кого «трусливые зайцы» в интернете назвали мертвым» (+виде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hechnyatoday.com
  11. . glavcom.ua.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俄语).
  12. Tom Balmforth. .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016-02-22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英语).
  13. Mansur Mirovalev. . Al Jazeera. 2015-10-01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英语).
  14. . www.bastillepost.com. 2023-06-09 [2023-06-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