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萝尔·肖

卡萝尔·肖英語:1955年)是美國電子遊戲設計師程式設計師。1978年,肖在雅達利開展職業生涯。先後轉職至天騰電腦動視。在任職遊戲設計師期間,為第二世代遊戲機雅達利2600開發多款遊戲,當中包括廣受好評的《運河大戰》。肖被媒體稱作首批電子遊戲業界女設計師,並曾獲頒遊戲大獎業界標誌獎。

卡萝尔·肖
1984年的肖
英文名
出生1955年(68—69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帕羅奧圖
教育程度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
职业遊戲設計師
知名作品運河大戰
配偶拉尔夫·默克尔

早年生活

卡萝尔·肖在1955年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帕羅奧圖[1],父親是史丹佛直線加速器中心機械工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2]。肖自幼熱衷於數學,在初中時便參加不少數學競賽,也從中獲獎。她在高中的數學課上,接觸了程式語言BASIC後,便對電腦感興趣[1][2]。大學就讀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電機工程學電腦科學,取得電腦科學碩士學位[1]。大學期間,她曾與朋友在迷你高爾夫球場的遊戲室中,發掘到第一款商業銷售街機遊戲《電腦太空戰》;又曾遊玩睿俠專用遊戲機,喜歡上電子遊戲。在1975至76年間,肖參加了大學的半工半讀課程計劃[3]。她先後在三間科技公司任職,包括阿姆達爾ESL,以及初創企業muPro,在期間累積了程式設計經驗[2]

職業生涯

雅達利標誌
天騰電腦標誌
動視標誌
肖先後任職的三間公司,雅達利、天騰電腦、動視

在校園徵才時,肖參加了多間公司面試,得到包括雅達利在内幾間公司录用。肖認為在玩遊戲的同時能拿到薪酬很是有趣,最後選擇了在雅達利工作[2]。1978年8月,肖加入雅達利家用游戏机部門,成為公司首位女遊戲設計師[2]。她負責為雅達利2600開發遊戲[1],那時候的遊戲設計師需要負責全部開發工序,包括圖像、聲效、程式設計[4]。雅達利當時隸屬華納通訊公司,華納通訊希望雅達利為其另一子公司拉夫·劳伦马球的新產品,設計一款馬球遊戲以助促銷。遊戲由肖負責設計,名為《馬球》。但遊戲並未曾單獨發行,《馬球》最後只透過合集《Stella Gets a New Brain》發行[4][5]。1978至79年間,肖花費了半年開發《3D井字棋》,遊戲為世界首款由女性操刀開發的商業電子遊戲[1][5]。之後,她單獨開發《西洋跳棋》[1],又與其他員工合力開發《超级打砖块》和《奥赛罗棋[2]。在1980年為電腦雅達利800開發名為“計算機”的軟件後,遊戲行業開始衰退,就業保障欠佳,肖於是離開了雅達利[4],並轉職到天騰電腦,擔任汇编语言程序员[6]

1981年,動視邀請已就職於天騰十六个月的肖加入,肖通過面試並在1982年初重返遊戲行業[4]。她成為動視首位女遊戲設計師[2]。肖在動視開發的首作是《運河大戰》。遊戲在發行後,銷量超過一百萬,被移植到當時幾乎所有遊戲機上,也為公司帶來巨大收益[3]。肖在後來開發《快樂小徑》後,因1983年美国游戏业大萧条再度離開遊戲行業,回到天騰電腦工作並擔任程序员[1]。最終肖在1990年,以35歲之齡退休[1]。在退休後,她在非牟利機構前瞻學會擔任志願者,獲機構任命為資訊總監,直至2001年自願退出[2][4]。2017年,肖將自己生平開發的所有遊戲原稿、代碼、參考資料等全數捐贈給斯特朗国家玩具博物馆[4][7]

個人生活

肖的丈夫是拉尔夫·默克尔[4]。兩人在1976年大學就讀時相識,並在1983年結婚[2]

評價與獲獎

動視授予肖的白金獎牌,以紀念《運河大戰》銷量達一百萬份

肖被媒體稱作首批電子遊戲業界女從業員[1][5]。電子遊戲月刊《Game Informer》和科技資訊網站Lifewire視她為首位電子遊戲女設計師[3][7],Lifewire將她列為「電子遊戲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8]。英國女性向雜誌《Stylist》將肖譽為「開路人」,指她是當時遊戲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與多娜·貝利和卡拉·梅寧斯基於七十年代後期在雅達利工作,為從事遊戲工作的女性打開大門[1]

由肖所開發的《運河大戰》在推出後大受歡迎[1],獲得評論者一致好評[9][10],並獲頒1983年街机奖最佳動作電視遊戲獎[11]:42。在銷量達到一百萬份時,動視授予肖白金獎牌以兹紀念[3]。在2017年的遊戲大獎上,肖因其為「先驅;首批女性遊戲設計師;首位在遊戲卡匣上寫下自己名字的女性」,而獲頒業界標誌獎[1][12]

遊戲列表

發行年份 發行商 遊戲 平台 聯合開發 參考
無直接發行 《馬球》 雅達利2600 [4][13]
1978年 雅達利 奥赛罗棋 艾德·羅格
1979年 《3D井字棋》
1980年 《西洋跳棋》
1981年 超级打砖块 尼克·特纳
1982年 動視 運河大戰 雅達利2600、雅達利800、雅達利5200
1983年 快樂小徑 Intellivision

參考資料

  1. Crowhurst, Anna-Marie. . Stylist.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英语).
  2. Edwards, Benj. . 2011-10-12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3) (英语).
  3. Hume, Manon. . Game Informer. 2017-04-18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英语).
  4. Marie, Meagan. . Random House LLC. 2018-12-04: 26–27 [2023-08-01]. ISBN 978-0-7440-199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英语).
    • 英文原文:Suellentrop, Chris.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8-19: C1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英语).
    • 中文譯文:陈墨 (编译). . 青年参考. 2014-08-27: B14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中文(中国大陆)).
  5. 张彰. . 澎湃新闻. 2016-07-20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中文(中国大陆)).
  6. Murray, Allison. . Lifewire. 2021-02-03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英语).
  7. D.S. Cohen. . Lifewire. 2020-06-20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英语).
  8. Mace, Scott. . InfoWorld. 1983-11-07: 73–74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英语).
  9. Holyoak, Craig. . Deseret News. 1984-05-30: 4 WV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10. Kunkel, Bill; Katz, Arnie. . Video. Vol. 7 no. 10. 1984-01: 40–42. ISSN 0147-8907 (英语).
  11. . MCV. 2017-12-08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 (英语).
  12. Symonds, Shannon. . The Strong National Museum of Play. 2017-07-19 [2024-03-03] (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