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格雷德

卡罗琳·维德尼·卡罗尔·格雷德英語:1961年4月15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卡罗尔·格雷德
Carol Greider
出生 (1961-04-15) 1961年4月15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
居住地 美國
国籍 美國
母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学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知名于端粒端粒酶的研究
奖项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06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
机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冷泉港实验室
博士導師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生平

卡罗尔·格雷德1961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圣迭戈[2]她的父亲肯尼思·格雷德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名物理教授。卡罗尔·格雷德很小就随继父搬到加州北部的戴维斯,并在那里成长。[3]1979年从戴维斯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学习生物,取得学士学位。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于1987年取得博士学位。[3]

格雷德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当时,布莱克本与杰克·绍斯塔克在研究中发现,端粒中一段独特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而格雷德则鉴别出了参与端粒DNA复制的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这些研究成果对癌症等疾病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4]

博士毕业后,格雷德加入冷泉港实验室成为冷泉港研究员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她于1997年加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2003年起任该校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的“丹尼尔·纳森斯教授”(Daniel Nathans Professor)及系主任。[2]同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5]

荣誉与奖励

格雷德先后获得过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1998年)[6]、里查德·劳恩斯伯里奖(2003年)[7]、威利生物医学奖(2006年)[8]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06年)[9]、迪克森医学奖(2007年)[10]、路易莎·格罗斯·奥尔维茨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研究奖(2007年)[5]、保罗·埃尔利希与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奖(2009年)[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年)[1]

代表性论文

  • Greider, C. W. & Blackburn, E. H., , Cell, 1985, 43 (2 Pt. 1): 405–413
  • Greider, C. W. & Blackburn, E. H., , Scientific American, 1996: 92–97

参考文献

  1. . 诺贝尔基金会. [2009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6日) (英语).
  2.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2008年10月1日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14日) (英语).
  3. Rees, Kelley. . The Aggie. 2009年10月12日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9日) (英语).
  4. Leuty, Ron. . San Francisco Business Times. 2009年10月5日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10日) (英语).
  5. . 哥伦比亚大学.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英语).
  6. . 盖尔德纳基金会.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8日) (英语).
  7. . 美国国家科学院.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2月9日) (英语).
  8. . 威利基金会.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2月9日) (英语).
  9. . 拉斯克基金会.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8日) (英语).
  10. . 匹兹堡大学. [2009年1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17日) (英语).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卡罗尔·格雷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