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元虚构
概念
该术语用于描述将元虚构的文学手法与历史虚构相结合的虚构作品。被视为史学元虚构的作品也因频繁引用其他艺术、历史和文学文本(即互文性)而脱颖而出,以显示文学和史学作品对话语历史的依赖程度。[2]
虽然哈琴说史学元虚构并不是历史小说的另一种提法,但也有学者(如莫妮卡·弗拉德尔尼克)认为它们本质是一回事,史学元虚构只是历史虚构作品在二十世纪后期的升级版本,因为它接受了二十世纪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概念化。[1]
这个词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小说紧密相连。根据哈琴的说法,在“后现代主义诗学”中,史学元虚构作品“广为人知、广受欢迎,它们既具有鲜明的自我反映特性,同时又悖论式的声称自己是历史事件和真实人物的再现”。[3]这一点在史学元小说模仿的体裁中得到了证明,这些体裁被使用而且“滥用”,因此每一次模仿(以使那些体裁成为问题的方式)都构成了一种批判。[4]这一过程也被称为“颠覆”,目的是揭露被压抑的历史,以便重新定义现实和真理。[5]
例子
经常被描述为史学元虚构作品包括:威廉·莎士比亚的泰爾親王佩利克爾斯(约1608年)、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年)、E·L·多克托罗的《拉格泰姆时代》(1975年)、威廉·肯尼迪的《腿》(1975年)、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1981年)、沙希·塔鲁尔的《伟大的印度小说》(1989年),A·S·拜厄特的《隱之书》(1990年)、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1992年)、托马斯·品钦的《梅森和迪克逊》(1997年)以及其他许多作品。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1969年)试图一方面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质疑这么做的理念是否合理,因此采用了元小说的雅努斯式双面视角。[6]文学评论家布兰·尼科尔认为冯内古特的小说与罗伯特·库弗、约翰·巴思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作品相比,“元小说有更直接的政治优势”。[7]
参考资料
- Colavincenzo, Marc. . Amsterdam: Rodopi. 2003: 45. ISBN 90-420-0936-5.
- Bolland, John. . London, UK: Continuum. 2002: 54. ISBN 978-0-8264-5243-6.
- Hutcheon 5
- Duffy, Helena. . Leiden: BRILL. 2018: 12. ISBN 978-90-04-36231-4.
- Currie, Mark. .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92. ISBN 978-0-582-21292-3.
- Jensen, Mikkel (2016) "Janus-Headed Postmodernism: The Opening Lines of Slaughterhouse-F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The Explicator, 74:1, 8-11.
- Bran Nicol.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Postmodern Fi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86.
引用论著
- "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 'The Pastime of Past ti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 Hutcheon, Linda: 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 Parody and the Intertextuality of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utcheon, Linda. 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History, Theory, Fiction. New York: 1988.
- Kotte, Christina: Ethical Dimensions in British 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 Julian Barnes, Graham Swift, Penelope Lively. Trier: 2002,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ry and Cultural History, 2), ISBN 3-88476-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