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想

雙想英語:),是雙重思想的簡稱,指的是一個人需要用否認現實、甚至篡改記憶的方式來強迫自己接受兩個互相矛盾的觀點。雙重思想的大多數擁有者已經內化了這種思維模式,在遇到反對他們的人時會迅速進行人格切換,習慣性的拋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理论去證明別人是錯的,而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屬於一種典型的思維殭屍化現象[1][2][3]

該思想由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在其反烏托邦名著《一九八四》中首次出現,其意思與聖母虛偽雙標等有意識的行為有較大區別,有雙重思想的人不存在那麼多主動性,更多的是“被動的、無意識的、潛意識的”盲信某個資訊來源,既使這個資訊源正在明顯又大量的傳播一些自相矛盾的說法。如果沒有人來點醒這種思想的擁有者,那他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察覺到自己的思維已經認可了那麼多的矛盾邏輯。在生物學上與雙重思想最接近的生理疾病是認知失調認知扭曲精神分裂,這些疾病的成因是由於一個人在現實中受過嚴重的心靈創傷,為了逃避現實才会允許自己接受如此多的错乱邏輯,以便讓自己的心理能好受一些。這點與《一九八四》中所描寫的主角心理的變化過程相一致。

语源及定义

根據小說原文,雙重思想的定義是:

概念

作者歐威爾解釋說,黨只能持續宣傳降低人民品格的情況下維護鐵腕統治。然而,了解這種不講理的欺騙,即使是在核心黨內,也能從內部導致政府的崩塌。雖然《一九八四》出名主要是因為小說內黨對群眾生活滲透性的監視,這種統治卻意味着大洋國的居民——所有人,包括統治階級——僅通過對思想和語言的修正就能控制和操縱。新語是控制語言的辦法,雙想則是直接控制思想。

新語和雙想是一體的,因為它包括了許多在相互矛盾的意義間建立假想聯繫的單詞,特别是對那些基礎重要的詞而言。比如說,真理謊言正義非正義

真理部記錄司的雇員們來說,雙想意味着可以歪曲史實,然後對他們剛寫下的新歷史堅信不移。就像伊曼紐·高斯登的書中透露的那樣,各部的內容本就是對雙想的一種闡釋:真理部負責造謠,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負責拷打,富裕部則負責挨餓。黨的三條口號——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也是例子。

影響

自從1949年《一九八四》出版以後,「雙想」這個詞就成為減輕的認知失調的代名詞——不理會兩種世界觀之間的自相矛盾——或甚至是指代有意試圖減輕認知失調的行為。一些心理治療教學,比如說認知療法,鼓勵人們改變看法,用以治療各種不同的心理疾病(見認知扭曲)。

歐威爾的“雙想”也被認為啟發常用詞“雙話”,雖然這個詞並未在《一九八四》中出現。

参考文献

  1. McArthur, Tom (编). 需要免费注册.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21. ISBN 0-19-214183-X. The paradox is expressed most succinctly in the novel in the three Party slogans: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and Ignorance is Strength. The term is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a capacity to engage in one line of thought in one situation (at work, in a certain group, in business, etc.) and another line in another situation (at home, in another group, in private life), without necessarily sensing any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2. Hans-Christoph Schröder: George Orwell. Eine intellektuelle Biographie. Beck, München 1988. S. 264.
  3.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喬治·歐威爾 一九八四 Secker and Warburg (1949年). ISBN 0-452-28423-6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