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言巧語

雙言巧語英語:)是一種故意扭轉或隱藏原意的修辭法,常為政治組織、軍隊企業或公關宣傳領域使用,有時候可以視為一種委婉政治正確的表達方式,但在用於政治組織、軍隊或企業的場合,現代通常稱為「雙言巧語」。

其出現歷史極度悠久幾乎與人類文字史同等,孔子於西元前480年左右編纂《春秋》就出現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的作法,可以視為雙言巧語典型,到了宋朝宋歐陽修組織編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全篇大量運用春秋筆法。

起源

雙言巧語在1950年代開始出現於美國,許多人誤認為雙言巧語這個詞出於喬治·奧威爾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但雙言巧語從未出現在該小說中。雖然如此,奧威爾倒是在小說中使用了形容政府試圖顛倒是非的「新語」(Newspeak)、「舊語」(Oldspeak)及雙重思想(Doublethink)等幾個詞,當《一九八四》風行之後,在英文名詞後加上speak(例如Irakspeak)一時開始流行,而在社會語言的演進過程中產生了「雙言巧語」這個用法。依照奧威爾式辭書學的定義,雙言巧語的目的是蓄意為政治用途創造新的字彙,這不但具有政治的意圖,同時也試圖影響字彙使用者的態度。

範例

以下為雙言巧語的範例:

政治

经济

軍事

社會

參見

注释

  1. . BBC中文網. 2023-2-24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2. Wang, Zixu.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2-10-01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8) (zh-cmn-hant). 當某些措辭有可能讓很多人感到不安時,官員們就會想出新的說法。例如,在提及某些新冠防控程序時,當局已將「封鎖」一詞替換為「靜態管理」、「靜默」或「居家辦公」。
  3. . BBC中文網. 2020-3-20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4. . 關鍵評論網. 2022-3-16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5. Lutz, William. [双言巧语四十年] (PDF). The English Journal. 1988, 77 (3): 40–42 [2016-09-01]. doi:10.2307/818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美国英语).
  6. . 關鍵評論網. 2022-3-21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7. . 法廣中文網. 2023-1-16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8. Satta, Mark. . The Conversation. 2022-03-14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英语).
  9. 張鈞凱. . 香港01. 2022-05-05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中文(香港)). 類似「類火車」概念的名詞創作在台灣政壇可說是司空見慣。執政官員稱「無薪假」為「減班休息」,稱「走私」為「超買」,稱「缺電」為「分區供電」;新冠(COVID-19)疫情發生後,更有「校正回歸」、「微解封」、「類普篩」、「類清零」、「新台灣模式」等新詞「聞名於世」。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