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內樂
可內樂(法語:Quenelle,法语发音:[kə.nɛl]),為法國里昂地區名菜,由魚與肉混合成蛋狀,多使用整隻當地生產的多刺河魚做成[1],有時結合碎麵包、蛋液,通常以沸水煮熟。
类型 | 法式高級料理 |
---|---|
起源地 | 法國 |
地区 | 里昂、楠蒂阿 |
始创时间 | 約1750年 |
主要成分 | 魚、肉 |
以前可內樂多為高級料理的裝飾,現今常被烹調成一道菜。可內樂製作程序非常麻煩,在一般餐廳沒辦法吃到,它的高貴形象在法國餐廳裡根深柢固[1]。當今可內樂一詞已獨立為法式餐飲中橢圓造型的代名詞[1]。廣義而言,可內樂也可以是被做成相同形狀的其他食物,是一種讓料理提升餐廳水準的擺盤技巧。例如冰淇淋可內樂、果凍可內樂、馬鈴薯泥可內樂、韃靼牛肉可內樂等等。
外型與口感
可內樂是一種光滑、橄欖球型的軟性食品,呈頂部略尖的雞蛋形狀。以魚肉製成的經典可內樂寬約五公分,長約十公分,圓頭尖尾呈巨蛋橢圓形。外觀白澎水嫩,以刀切下時顫動搖晃。內為慕斯質地,入口即化,僅有淡淡的鹹味[1]。
起源
可內樂一詞源於1750年。公認的詞源是德國的Knödel(麵條或餃子)。後演變至傳統法國菜「里昂梭魚丸」(quenelles de brochet)[2],而產生Quenelle一詞。梭魚可內是一位名為Bon Temps的廚師為處理梭魚繁多且長又細的叉狀魚骨而發明[3][4]。
烹調方式
製備
傳統的可內樂有許多種製備方式,製作過程繁雜。以下舉經典的河魚可內樂為例。
菜色變化
- 梭魚丸佐楠蒂阿蝦醬(Quenelles de Brochet Sauce Nantua):梭魚丸經常結合楠蒂阿的小龍蝦醬(Sauce Nantua) 烹調成此道經典的菜色[8],也可與穆斯林奶油醬(crème mousseline)炙烤。法國里昂和楠蒂阿以梭魚丸(quenelles de brochet,或稱梭魚可內樂)聞名,且梭魚和小龍蝦都是楠蒂阿地區的特色菜。
- 白斑狗魚可內樂佐小龍蝦醬(Quenelles de Brochet Sauce Nantua)
- 酥脆的法國麵包上,優雅地擺上一杓橢圓的魚子醬或濃郁的橄欖醬(tapenade)[2]
- 甜點搭配可內樂造型的冰淇淋、慕斯、奶油,雪酪(sorbert)或蔬菜泥
參考資料
- 莊祖宜. . 新經典文化. 2018-03-07: 86–91. ISBN 9789865824969.
- Rachel Tan. .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 Marthe Daudet, Shirley King. . Les Bons Plats de France. 1934: 153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 Waverley Root. . 1996: 353.
- INSTITUT PAUL BOCUSE. . 麥浩斯. 2016-06-23: 350–351 [2020-04-13]. ISBN 97898640815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 Ann Pringle Harries. . The New York Times. 1991-08-04 [2020-04-20].
- Dabney Gough. . Fine cooking.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 Anne Willan. . : 8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