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預防死亡因子

可預防死亡因子是與危險因素相關的死亡原因,可以避免。[1] 傳統上,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疾病或傷害的主要類型對死亡進行分類。但是,也可以根據可預防的危險因素(例如吸菸,飲食不健康,性行為和魯莽駕駛)對死亡原因進行分類,這些危險因素會導致許多不同的疾病。儘管這些風險因素已在醫學報告中得到確認,但通常不會直接記錄在死亡證明上。

2011年,潜在可避免原因造成的死亡约占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的所有死亡人数的24%。可避免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男性的缺血性心脏病和女性的肺癌。

全世界

据估计,全球每天约有15万人死于与年龄有关的原因,其中三分之二(每天10万人)死亡。 在工业化国家,这一比例要高得多,达到90%。 [2]因此,尽管是间接的,生物衰老(衰老)是迄今为止的主要死亡原因。作为生物过程本身的衰老是否可以减慢,停止甚至逆转,这是当前科学推测和研究的主题。 [3]

2001年数字

与疾病控制优先网络(DCPN) [4]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的研究人员称,截至2001年,全球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 [5] (世卫组织2008年的统计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显示出非常相似的趋势。 )

原因 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数百万)
高血压 7.8
吸烟 5.4
营养不良 3.8
性传播疾病 3.0
饮食不良 2.8
超重肥胖 2.5
缺乏身体活动 2.0
酒精 1.9
固体燃料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1.8
水不安全,卫生条件差 1.6

美国

在美国人口中,三种最常见的可预防死亡原因是吸烟高血压超重[6]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污染每年大约造成200,000人死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意外死亡

年度死亡人数和原因

原因 数字 占总数的百分比 笔记
医院可预防的医疗错误 210,000至448,000 [9] 23.1% 估计数字各不相同,医院以外的错误也导致大量可预防的死亡。
吸烟 435,000 [7] 18.1%
超重肥胖 111,900 [10] 4.6% 关于肥胖相关疾病数量差异的争论很多。已发现在引用的文章中报告的数字是最准确的。 [11]
酒精 85,000 3.5%
传染性疾病 75,000 3.1%
毒物包括毒素微粒ra 55,000 2.3%
交通冲突 43,000 1.8%
可预防的大肠癌 41,400 1.7% 2011年,大肠癌(大肠癌,结肠癌)在美国造成51,783人死亡。 [12]大约80% [13]的大肠癌起源于良性生长,通常称为息肉,在结肠镜检查中很容易检测到并清除。因此,列表中的数字假定可以预防80%的致命癌症。
枪支死亡 31,940 [14] 1.3% 自杀:19,766;凶杀案:11,101;事故:852;未知:822。
性感染 20,000 0.8%
吸毒 17,000 0.7%

在世界各地的儿童中

各种伤害是9-17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8年,全球儿童意外伤害前五名如下: [15]

原因 造成的死亡人数
交通意外 每年260,000
溺水 每年175,000
病毒 每年96,000
跌倒 每年47,000
毒素 每年45,000

参见

参考资料

  1. Danaei, Goodarz; Ding, Eric L.; Mozaffarian, Dariush; Taylor, Ben; Rehm, Jürgen; Murray, Christopher J. L.; Ezzati, Majid. . PLOS Medicine. 2009-04-28, 6 (4): e1000058. ISSN 1549-1277. PMC 2667673可免费查阅. PMID 19399161. doi:10.1371/journal.pmed.1000058.
  2. Aubrey D.N.J, de Grey. (PDF). Studies in Ethics, Law, and Technology. 2007, 1 (1, Article 5) [August 7, 2011]. Bibcode:10.1.1.395.745 请检查|bibcode=值 (帮助). doi:10.2202/1941-6008.1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12).
  3. . [202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4. . washington.edu. [202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8).
  5. . Lancet. May 2006, 367 (9524): 1747–57. PMID 16731270. doi:10.1016/S0140-6736(06)68770-9.
  6.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April 27, 2009 [2015-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2).
  7. (PDF). JAMA. March 2004, 291 (10): 1238–45 [2021-05-27]. PMID 15010446. doi:10.1001/jama.291.10.123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20).Mokdad AH, Marks JS, Stroup DF, Gerberding JL (March 2004). "Actual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DF). JAMA. 291 (10): 1238–45. doi:10.1001/jama.291.10.1238. PMID 15010446.
  8.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 Vol. 50, No. 15, September 16, 20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 compiled at . [200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9. James, John T. . Journal of Patient Safety. 2013, 9 (3): 122–28. PMID 23860193. doi:10.1097/PTS.0b013e3182948a69.
  10. Flegal, K.M., B.I. Graubard, D.F. Williamson, and M.H. Gail.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5, 293 (15): 1861–67. PMID 15840860. doi:10.1001/jama.293.15.1861.
  11. (PDF). RTI International. [2014-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1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January 1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13. Carol A. Burke. . Cleveland Clinic. [January 1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14. (PDF). CDC. [2014-0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15. . BBC News. December 10, 2008 [May 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