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道路列表

臺中市主要道路列表列出臺中市街道的命名方式。

新光三越俯看臺灣大道三段

命名原則

東海別墅商圈附近的臺灣大道四段

原則

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為破除日本統治觀念,其於1945年11月17日公佈《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依其所規定,各縣市在擬定街道名稱必須能夠發揚中華文化,民族精神或符合當地地理,習慣等意義[1]。再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綜合整理,可以推知臺中市市區內南北向若干主要幹道命名的典故由來。

分段

台中市的路名分段,則採取和台灣多數縣市命名規則類似的「某某路X段」。

十段
九段
八段
七段
  • 臨港路:橫跨三個市轄區(龍井區→梧棲區→清水區)。
  • 東關路:橫跨二個市轄區(和平區→東勢區)。
  • 旱溪西路:橫跨六個市轄區(東區→太平區→北區→北屯區→潭子區→豐原區)。
  • 旱溪東路:橫跨六個市轄區(東區→太平區→北區→北屯區→潭子區→豐原區)。

主要道路統一路名

  • 中清路:原為大雅路(北區)、中清路(北屯區及大雅區)、中清南路(大雅區)、明德路(沙鹿區)、中橫十五路與三民路部份路段(清水區),2013年6月台中機場至清水市區路段改為中航路、原大雅市區中清路改為中清東路、原中清南路改為中清路,2013年12月15日整合為中清路。
  • 向上路:原為向上路(西區及南屯區)、中龍路(大肚區及龍井區)、中興路(沙鹿區)、港南路(龍井區及梧棲區),2013年9月1日整合為向上路。
  • 臺灣大道:原為中正路(中區)、台中港路(西區及西屯區)與中棲路(龍井區、沙鹿區及梧棲區),2014年7月1日整合為臺灣大道。

原臺中市路名沿革

日治時期

臺中市的路名在日治初期有大墩街、小北門街、新町、常盤町、富貴街等,在大1916年11月實施町名改正後,改為日式的町名[2]

1946年路名編定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台灣後,為了修改日治時期以來的街道名稱,通知各縣市政府應將其修正。在1946年公布於《民報》的台中市路街名中,原有大量路名取自大陸城市,如綠川町通→南京街、寶町通→重慶街、錦町通→上海街、初音町→西安街、幸町六至末廣町六→新疆路、櫻町五至曙町五→山東路、曙町四至櫻町四→四川路、曙町三至櫻町三→江蘇路、曙町二至櫻町二→浙江路、南投行道路→福建路、有明町二至老松町二→湖南路、有明町四至老松町四→湖北路、有明町五至老松町五→江西路、有明町六至老松町六→雲南路、有明町七至老松町七→貴州路、有明町九至老松町九→甘肅路(丁目兩自省略),但大部分並未實現[3]

1946年2月11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行文至各縣市政府「(略)為求簡化劃一,所有街道名稱除特殊情形外,應採有意義兩字命名,並造具新舊街名對照表呈處核辦。」[4]。台中市政府在1946年2月23日向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呈核的路名編訂如下:公園路、光復路、成功路、中正路、中山路、民族路、民權路、民仁路、民生路、四維街、康樂街、自立街、務實街、尚勇街、自治街、林森路、修身街、治家街、建國路、河墘街、禮儀街、繼光街、市府路、自由街、平等街、三民路、守法街、興中街、光明東街、光明西街、大誠東街、大誠西街、力行北路、力行南路、興民街、樂群街、仁愛街、中華路、原子街、五權路、公權路、向上路、時代路、大雅路、篤行路、良民路、新民街、八德街、開羅路、進化路、精武路、環園路、雙十路、尊賢街、大同路、格致路、一心路、育才街、太平路、旱溪街、樂業街、振興路、大智路、大勇街、立德街、大公街、互助街、臺中路、民意街、合作街、正義街、濟世街、民主路、有恆街、公理街、霧峰路、復興路、勸工路、和平街、信義街、忠孝路、愛國街、正氣街、儉樸街、平安街、五德街、興臺街、樹人街、正俗街、福音街、吉祥街、雪恥路、國光路、求是街,大和村改為模範村[5]

1960年路名整編

原臺中市議會在1959年9月通過決議整編全市街道路名稱及門牌,並在1960年重新編整路名,此次路名變動如下:[6]

路名合併

  • 民族路、雪恥街→民族路
  • 民權路、時代路→民權路
  • 霧峰路、臺中路→臺中路
  • 國光路、民主街→國光路
  • 勤工路、復興路、平安路→復興路一至四段
  • 自由路、部分公權路→自由路一至二段
  • 三民路、大同路、一心路→三民路一至三段
  • 中華路、格致路→中華路一至二段
  • 振興路、高王爺巷→振興路
  • 南京路、新民街→南京路
  • 精武路、環園路→精武路
  • 大誠東西街、香仁巷→大誠街

路名改稱

  • 公權路(自三民至春社里)→南屯路一至二段
  • 興臺街、雙十路一至二段、力行南北路→柳川東、西路
  • 求是街、篤行街→西屯路一至三段
  • 新村路→力行路
  • 公所路→金山路
  • 新開路(由台中港路至市立三中段)→三中路
  • 新開路(由大雅路至篤行路段)→健行街
  • 大雅路→湖北路
  • 和平路→永春路
  • 南豐路→萬和路一至二段
  • 中正路(北屯至松竹段)→北屯路
  • 軍功路、豐樂路、五廊路、大湖路、電臺路、福中路、福弄路、福新路→改為街
  • 中央路→水湳路
  • 育才巷→后庄路
  • 河墘街→綠川東街
  • 禮儀街→綠川西街
  • 務實街→法院前街
  • 守法街→府後街
  • 光明西街→大全街
  • 光明街、樹人街→大明街
  • 修身街→貴和街
  • 監守街→新生街
  • 模範西巷→模範街
  • 後龍西巷→後龍街
  • 錦和街→錦中街
  • 光大巷→文化街
  • 電臺巷(精武路至中廣路段)→水源街
  • 福南巷→福和街

分段

  • 台中港路→分為一至三段
  • 向上路→分為一、二段
  • 東山路→分為一、二段
  • 樂群街→分為東、西街

新闢道路

  • 工學路(復興路至檢驗局)
  • 衛道路(北屯至大道公廟口)
  • 安林路(永安里林厝里道路)
  • 日新街、日進街、篤行街、大華街(由東海大學路分街)
  • 文武街(大雅路至篤行路之新開闢道路)
  • 清德街(柳川溪邊至中市路)
  • 文祥路(湖北街至中市終點道路)
  • 建中街(霧峰路至建中國校(今臺中國小))
  • 仁德街(德義里勞工路宅附近道路)
  • 大慶街一、二段(永安路至勤工路、勤公路至全權路)
  • 福平街(永和街至福北巷)
  • 瑞豐街(城隍廟至霧峰路)
  • 旺德街(南門溪至臺中路)

道路名稱

地名命名

太原路三段往北區方向
台中本地地名

以本地名稱命名,一共分為三種方式:

  1. 直接取用當地地名或是行政區來命名(例如:台中路朝馬路大墩路、水湳路、公館路、太平路、大里路、神岡路、豐原大道大安港路等)以及取用台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名(臺灣府臺灣縣)的臺灣大道
  2. 連通台中市區與周邊區域的道路,取從市區出發可通往的地區來命名(例如:北屯路西屯路南屯路(從原市中心前往屯區)、臺灣大道之舊稱台中港路(連通原市中心與台中港,但該路名甚至未延伸至沙鹿)、中清路一段之舊稱大雅路(連通原市中心與大雅,但該路名甚至未延伸至屯區)、忠孝路以南的台中路之舊稱霧峯路(連通原市中心與霧峰,但該路名甚至未延伸至大里))。
  3. 該道路連結之兩個地方的地名,各取一個字。例如:中清路(臺中市區-清水區)、沙田路沙鹿區大肚區王田)、雅潭路大雅區潭子區)、甲后路大甲區后里區)、大峰路(大里區霧峰區)、豐勢路豐原區東勢區)、東關路(東勢區-和平區谷關)。
中國大陸地名

幾乎都是隨著第四期市地重劃區(中正、東山重劃區)開發而出現的路名。

人物命名

機關學校

三民路三段
文心路及臺灣大道口
文心路一段

自然景觀

古文或訓示

  • 三民路民權路民族路民生路等。
  • 自由路、平等街、博愛街等
  • 雙十路建國路五權路光復路、興中街、愛國街、復興路國光路等。
  • 忠孝路、仁愛街、信義街、和平街、四維街、八德街等。(但仁愛街可能因早已命名,未與其他三者相鄰排列;四維與八德亦無相鄰)
  • 力行路、崇德路、篤行路、濟世街、合作街、立德街等。
  • 精武路、尚武路、練武路、武德街等。(位於已拆遷之干城營區旁,用以精神喊話)

祝福願景

特色路名(英譯)

園道(Park Way)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村街路門牌異動查詢」的網站中,在2009年7月24日台中市西屯區內的原稱府會一、二街的門牌進行了整編後,新道路名稱均改成了「府會園道(Fuhui Park Way)」。

此道路名稱的出現,可堪稱台中市道路命名之創舉。在今後的新道路名稱之命名上,可期待有其影響力。附帶一提的是,在台中市內有許多俗稱「園道」之綠廊帶,皆非正式之道路名稱。例如:「經國園道」、「美術園道」、「東光園道」、「興大園道」等著名之道路綠廊帶暱稱。

大道(Boulevard)

臺中市豐原區新建的環市道路「豐原大道」(Fengyuan Boulevard)以及2012年統一路名的「臺灣大道」(Taiwan Boulevard)。

譯寫

台灣道路之英譯,通常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內政部頒布的《標準地名譯寫準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第2條,採用音譯拼寫。 2014年整併入臺灣大道的路名-台中港路之英譯,過去出現多種英譯拼法(國語羅馬字威妥瑪拼音,甚至錯誤拼法)令人詬病,2009年7月臺中市政府依「標準地名譯寫準則」第4條特例,將台中港路英譯統一為意譯拼寫的「Taichung Port Rd.」。

國道、省道、市道、區道

參考資料

  1. 黃淑惠.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4).
  2. . 臺灣新聞社. 1934.
  3. . 民報. 1946-01-21.
  4.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1946-02.
  5.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1946-02.
  6. . 民報. 1959-09-1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