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新報
臺南新報是明治36年(1903)《臺澎日報》與《新聞台灣》合併後的報紙,以日治時期的南部臺灣為主要的發行地,且是與北台灣的《臺灣日日新報》、中台灣的《台灣新聞》齊名的三大報之一[1],後經二度改題。民國98年(2009),臺南市立圖書館與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將現存1921年至1937年間以《臺南新報》為題的報紙史料復刻出版。[2]民國107年(2018)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建置的「近代臺灣報刊資料庫」(原稱臺南新報資料庫)正式上線,提供《臺南新報》1921年5月至1937年1月,共109個月份的報刊數位化資料供大眾閱覽與使用。[3][4]
沿革
南臺灣的報紙:《臺澎日報》(1899-1903)
明治32年(1899)富地近思以《臺澎日報》為題,於南台灣創辦報紙。不久,富地近思認為當時臺南地區除了自家的《臺澎日報》外,還有《新聞台灣》與之競爭,不利其經營,故接受臺南活版社經營者奧村金太郎的建議,將兩報合併為《臺南新報》。[5]:48明治35年(1902)富地近思變更發行所臺南活版社的組織,改名為株式會社臺南新報社。明治36年(1903),富地近思社長以及奧村金太郎、平野六郎、江口音三等常務董事正式於株式會社臺南新報社就任,[6]:7社址位於臺南市本町三丁目二三四番地(今臺南市民權路一帶)。[6]:16
成為日治時期三大報:《臺南新報》(1903-1937)
明治36年(1903)臺南新報社正式運作後,逐漸在臺南建立讀者群,並擴大編制與資本額。臺南新報社最初的資本額為3萬圓,明治39年(1906)增加至5萬圓,6年後的明治45年(1912)再增加至10萬圓。[5]:48-49之後,《臺南新報》也透過發行夕刊,以及在各地設立分局、駐地記者等方式維持競爭力,與北部的《臺灣日日新報》、中部的《臺灣新聞》並稱「日治時期三大報」。[6]:8而「御用三紙」則是上述三報帶有諷刺性的稱呼。[7]:5
分局與駐地記者
根據昭和12年(1937)的統計資料,《臺南新報》在臺灣本島內設有臺北、基隆、臺中、嘉義、高雄、屏東等分局,日本內地則有東京、大阪兩分局。分局底下,設局長一名與事務員數名。[6]:10而駐地記者的據點則包含臺灣的宜蘭、新竹、苗栗、南投、彰化、員林、北港、岡山、旗山、東港、花蓮港,以及日本的廣島、門司與神戶等地。[6]:10
主要內容與特色
藝文資訊與作品連載
《臺南新報》的內容包含官方的法令規章、日本內地、國外重要事件、以及臺灣島內各類社會、經濟、民生、教育等地方新聞。除此之外,也刊載與宗教、民俗、音樂、體育等活動資訊以及文人的作品連載。[6]:12
電子資源
文獻
- 陳金順.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2009-12-31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中文).
- .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首頁. 2018-10-03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中文).
- 劉婉君. . 自由電子報. 2018-10-09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中文).
- 王美雯、張靜宜. . 台灣史料研究. 2012, (39).
- 吳青霞,〈「臺南新報」題解〉,《臺南新報總目錄》,臺南:臺史博、南市圖,2009。
- 李承機. (PDF). 臺灣學通訊,第85期.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15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