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光唇魚
灣石𩼧[註 1](学名: (Günther, 1868)),又稱灣光唇魚,俗名石斑、石𩼧、秋斑、石賓(台東)(同種異名: (Regan, 1908)),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光唇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普遍分布於台灣西部各河川,主要棲息於溪流中游。[4][5]跟分布于浙江灵江水系的厚唇光唇鱼(同種異名:,俗名火烧鲮、花鱼、石花鱼)屬同一物种[2]。两者口唇结构的差别,可能是两性异形。
臺灣光唇魚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綱 Actinopteri |
目: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 | 鲤科 Cyprinidae |
属: | 光唇鱼属 Acrossocheilus |
种: | 臺灣光唇魚 A. paradoxus |
二名法 | |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 |
異名[2][3] | |
|
亚种
- 长鳍光唇鱼()
深度
水深0至10公尺。
特徵
本魚體略呈圓柱狀,吻圓鈍稍突出,口下位,下頷前端露出唇外,上下唇在口角相連,下唇分左右2瓣,具2對鬚。體被中圓鱗,側線明顯,側線鱗38-41枚,體褐色,具7條黑橫帶,以幼魚最明顯;成魚體色變深,橫帶較模糊。尾鰭叉形,繁殖期雌雄魚吻部皆具追星,體長可達20公分。
参考文献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FishBase. Version 2011-12.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7-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1) (简体中文).
- . Ann. Mag. Nat. Hist. 1908, 8 (2): 358.
- . 台灣魚類資料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 營運.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PDF). [2017-02-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03) (繁体中文).
- 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国光唇鱼属鱼类的分类整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