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賞鯨
台灣賞鯨豚業是台灣旅遊及野生動物保育的其中一項產業,始於1997年7月,台灣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從花蓮縣石梯漁港出航,在首個10年累積160萬遊客人數。[1] 目前,在宜蘭、花蓮、台東三縣都有開放賞鯨旅遊活動。
歷史
1996年,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等人組成「尋鯨小組」,首次在台灣海域展開鯨豚調查,發現虎鯨的踪迹。[2]
1997年7月,海鯨號從花蓮縣石梯漁港出航,開啟賞鯨旅遊活動。賞鯨活動發展至今,有四個開放港口:宜蘭縣烏石漁港、花蓮漁港、花蓮縣石梯漁港、台東縣成功漁港。[2]
行政管理
2003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為維護鯨豚的自然生態、提升賞鯨旅遊服務品質及保障遊客消費權益,開始推動「賞鯨標章」評鑑制度,成立「賞鯨標章推廣委員會」執行審議及管理,委託中華鯨豚協會執行。[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台灣賞鯨事業發展及展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漁業署
- 賞鯨標章:許藍色旅遊一個永續的未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環境資訊中心
- 賞鯨活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華鯨豚協會
- 遲了二十年的賞鯨規範何時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