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英語:),簡稱TSMC台積電台積台積公司[3],與旗下公司合稱時則稱作台積電集團[4][5],為臺灣一家從事晶圓代工的公司。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科學園區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名称台積電(TSMC)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臺證所2330
(1994年9月5日上市)
TSM
(1997年10月20日上市)
LSE0LCV
FWBTSFA
ISINUS8740391003在维基数据编辑
統一編號22099131
成立1987年2月21日 (1987-02-21)
創辦人張忠謀
代表人物董事長:劉德音
副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
執行副總經理
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秦永沛
總部 臺灣 300096
新竹市東區力行六路8號
標語口號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
業務範圍 全世界
产业半導體
產品晶圓代工服務
營業額新臺幣3.62兆元(2022年)[1]
566,783,698,000 新臺幣 (2020年) 编辑维基数据
343,146,848,000 新臺幣 (2017年) 编辑维基数据
資產新臺幣4.34兆元(2022年)
資產淨值2,510,462,125,000 新臺幣 (2022年) 编辑维基数据
員工人數65,152人(2022年)
實收資本額新臺幣259,303,804,580元
市值新臺幣14.29兆元(2023年8月10日)
每股盈利新臺幣23.01元(2021年)
每股資產淨值新臺幣96.27元(2022年Q2)
主要股東美國花旗銀行託管台積電存託憑證專戶(20.52%)
國發會(6.38%)
主要子公司30家[2]
网站www.tsmc.com

2021年8月,台積電在美国《財富》雜誌評選「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中,依營收規模名列全球第251名[6]

歷史

1970-2000年代

1974年時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的孫運璿決定從美國引進積體電路製造工業,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今電子所),負責積體電路工業研發,由經濟部出資1000萬美元的RCA技術移轉計劃。1986年時任行政院應用技術發展小組召集人李國鼎邀請時任美國通用儀器營運長的張忠謀回國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並由張忠謀帶領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台塑企業等各方合作投資籌組成立全新的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由張忠謀出任首任台積電董事長。

1994年,台積電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997年,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並以TSM為代號開始掛牌交易。

1998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成立,期望透過致力於參與各項教育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來回饋社會。[7]

2000-2010年代

2015年年底,台積電月產能達189萬片8吋約當晶圓,是全球最大邏輯IC產能的半導體廠[8]

赴中國設廠

台積電在本地以外的第一站,是前往上海創辦的十廠,以百分之百子公司的方式持有,新晶圓廠也位於上海,同時是該公司總部。2016年,台積電在中國的首座12吋大型晶圓廠正式在南京市宣布動工[9],計畫2018年投產[10]。2021年該廠再獲投資,進入擴產階段[11]

市值超越IBM與英特爾

2016年9月19日,台積電市值首度超越美國電子巨擘IBM[12]。2017年3月20日,台積電市值首度超越美國晶片巨擘英特尔[13]。9月29日,台積電宣布未來3納米製程晶圓廠,落腳台灣南部科學園區,預計最快2022年量產[14]。10月2日,時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於2018年6月份卸任董事長和總裁,屆時將由劉德音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接任台積電總裁。[15]

2010-2020年代

2019年美國商務部宣布新規定,凡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與設備的外國企業,必須先取得許可,將中國大陸網通設備巨頭廠商華為及旗下數百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禁止華為在沒有政府當局核准的情況下,向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購買零組件。而當時市場研判是針對台積電,當時台積電的客戶群中有百分之十五是華為。

2020年,台積電開始往歐洲與美國建造新工廠集,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投入1000億元[16]。創辦人張忠謀在4月份的一次演講中回應,強調台積電的成功與台灣人密不可分,更需要保住和重視台積電[17]。2023年7月,位於新竹縣寶山鄉的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啟用。

赴德國設廠製造

2023年8月8日,台積電與羅伯特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英飛淩科技股份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和恩智浦半導體( NXP Semiconductors N.V.)合作投資「歐洲積體電路製造」(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品牌[18],生產先進汽車晶片,規模依據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審核為定[19],於德國德勒斯登設置設置晶圓廠進行製造[20]

赴美國設直營廠

2020年5月14日,台積電宣布將在美國設立新廠,確定斥資120億美元,設立5奈米製程的晶圓廠,場址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占地約445公頃,工程總投資金額約400億美元,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於2021年4月動工,2022年12月6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2025年開始量產[21]

赴日本設廠

2021年10月14日,台積電獲得在日本九州之開設晶圓代工廠的專案,宣布該廠為全新合作投資的子公司「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JASM),合資的JASM會為台積公司在日本當地生產之的代工服務部門,以22奈米至28奈米的製程為主,2022年熊本 (一)廠開工[22]、2024年2月完工啟用;2024年2月再宣布將建熊本二廠[23]

營運及生產相關設施

台積電透過遍及全球的營運據點服務全世界半導體市場。全球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晶圓十二 A 廠。

晶圓廠區:

  • 6 吋晶圓廠
    • 二廠:臺灣地區 竹科竹科園區
  • 8 吋晶圓廠

日本 熊本縣菊陽町(JASM:與SONY&電裝合資,2024年2月24日營運)[27]

先進封裝測試廠

  • 封測一廠:臺灣地區 竹科竹科園區
  • 封測二廠:臺灣地區 南科台南園區
  • 封測五廠:臺灣地區 中科台中園區
  • 封測六廠:臺灣地區 竹科竹南園區
  • 封測七廠:臺灣地區 南科嘉義園區(預計2024年5月動工,2026年完工,2028年量產)
  • 封測八廠:臺灣地區 南科嘉義園區(預計2024年5月動工,2026年完工)

研發中心

  • 全球研發中心:臺灣地區 竹科竹科園區

員工學習中心

  • 七廠:臺灣地區 竹科竹科園區

再生水廠

  • 臺灣地區 南科台南園區
  • 臺灣地區 竹科竹科園區(預計2027年營運)

企業經營

公司治理表揚獎

台積電獲 The Asset Magazine 頒發「最佳公司治理 AAA 等獎」、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 雜誌頒發臺灣「公司治理表揚獎」,以及被 FinanceAsia 雜誌評等為臺灣公司治理第一名之公司[29]

使用再生能源

2020年加入由氣候組織碳揭露專案提出的「RE100」倡議,承諾於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為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的半導體企業。[30][31][32]

股權與市值

股權

截至2020年12月,台積電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最大成份股。根据台積電公布的2020年度報告 20-F 文件,该公司最大股东为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会,持股比例 6.38%[33]。20-F 文件注明该公司在美國花旗银行开设託管台積電存託憑證專戶,并有 5,321,575,398 股普通股(占 21.8%)在该账户中。该存託憑證專戶仅为股票交易使用,并非美国花旗银行通过该账户持有台積電股份,并且非中華民國人士想要持有台積電的股份必須通过中華民國保管人(custodians)代持[33]

市值

2019年9月27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7兆元[34];10月31日,股價首度站上新台幣300元[35];11 月5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8兆元[36];12月31日,以新台幣331元封關[37]

2020年3月19日,股價來到新台幣 235.5 元低點[38];4月17日,股價重返新台幣300元關卡[38];7月10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9兆元[39];7月21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10兆元[40];7月27日,股價首度站上新台幣400元,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11兆元[41];7 月28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12兆元,美國存託憑證則來到 4317.4 億美元,超越 Visa 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十大公司[42];11 月17日,股價首度站上新台幣500元,市值則首次超越新台幣13兆元[43];12月8日,美國存託憑證來到5517億美元,超越波克夏,成為全球市值第九大公司[44];12月31日,以新台幣530元封關,市值達新台幣 13.74 兆元,2020 年股價上漲新台幣199元,市值增加新台幣 5.16 兆元[45]

2021年1月4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14兆元[46];1月8日,市值首次超越新台幣15兆元[47];1 月13日,股價首度站上新台幣600元[48];1月21日,股價創盤中679元、收盤673元新高。

2024年3月8日,台積電股價曾一度衝上新台幣796元,市值衝破新台幣20兆元[49]

相關事業

參見

參考資料

  1. . [201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3).
  2. 三三會. . [2017-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3. . TSMC.com.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4. 楊雅婷. . 聯合報. 2016-09-30 [2017-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5. 陳建彰. . 蘋果日報. 2004-01-05 [2017-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6. . www.fortunechina.com.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7. 瑞亞科技Realmedia, Design by. .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官方網站-TSMC Foundation.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8. 全球晶圓代工逆勢成長 台積電穩居龍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DIGITIMES中文網,2016-09-07
  9. Atkinson ,台積電南京12吋廠簽約! 新華社:中國政府給予五免五減半待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財經新報,2016-03-28
  10. 涂志豪,台積電南京12吋廠 2018年投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時電子報,2015-12-08
  11. .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12. 陳良榕,台積電市值超越 IBM 藍色巨人為何成長不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天下雜誌,2016-09-29
  13. 黃鳳丹、涂憶君. . 中時電子報.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14. 洪友芳. . 自由時報. 201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15. Atkinson. . 財經新報.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16. . 數位時代.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17. Storm.mg. . www.storm.mg. 2021-04-23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18. .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19. .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20. .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0).
  21. 張建中. . www.cna.com.tw. 2020-05-15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2) (中文(臺灣)).
  22. .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23.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4-02-06 [2024-02-06].
  24. .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25. 唐立臻; 方劭丞. . 非凡新聞. 2023-06-29 [2024-01-23].
  26. 洪學廣. . 中央社. 2024-01-19 [2024-01-23].
  27. . 公視. 2024-02-23 [2024-02-27] (中文).
  28. . Yahoo Finance. 2024-02-06 [2024-02-28] (中文(香港)).
  29. 朱文華,公司治理做的好,企業根基才穩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myMKC管理知識中心,2016-03-25
  30.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7-27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4) (中文(臺灣)).
  31.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2020-07-27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0) (中文(臺灣)).
  32. . RE100 Taiwan.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33. (PDF). TSMC. [2021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1月4日).
  34.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19-09-27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35.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19-10-31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36.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19-11-05 [201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37. 吳家豪. . 中央通訊社. 2019-12-31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38. 潘智義. . 中央通訊社. 2021-01-21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39.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07-10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40.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07-21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41.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07-27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42.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07-28 [202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43.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11-17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44.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12-08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45.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0-12-31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46.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1-01-04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47.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1-01-08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48.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1-01-13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49. 張建中. . 中央通訊社. 2024-03-08 [2024-03-1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