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EK900型蒸汽機車

臺鐵EK900型蒸汽機車是與日本國鐵4110型蒸汽機車同型的過熱式機車,日治時期編為300型,臺鐵接收後改為EK900型,為動輪數最多的蒸汽機車,其牽引力可達15350kgw,主要應用於台中線(山線)的陡坡區間。

臺鐵EK900型蒸汽機車
概览
类型蒸汽機車
生产商汽車製造株式会社
生产年份1915年-1918年
产量11輛(300~310,後來剩8輛,300、301、303優先報廢,302、304~310改編為EK901~EK908)
主要用户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鐵路管理局
运用地点臺湾
技术数据
华氏轮式0-10-0
UIC軸式E
轨距1,067 mm
机车长度11,506 mm
机车宽度2,692 mm
机车高度3,810 mm

概要

臺灣日治時期於1908年完成縱貫線鐵路後,為了應付台中線(山線)的陡坡,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於1915年開始向日本汽車會社購入300型蒸汽機車作為本務機或補機使用,總共11輛300型機車均配屬苗栗機關庫。到了1935年,因陸續購入性能較佳之蒸汽機車,而開始有303、304機車轉至新竹機關庫當調車機使用,但300型機車的五對動輪使其不易過彎甚至脫軌[1]:159,所以無論本務機或調車機都不適用的情況下加速了300型機車的淘汰。1937年為避免機車編號位數過大而開始更換機車編號,其中300型蒸汽機車被編為E43型。1938年300、301、303首先廢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302也已停用。1949年後包括已停用的302與仍可使用的304-310共8輛,被臺鐵編為EK900型蒸汽機車(EK901-EK908),戰後初期EK900型仍運用於台中線(山線)與貨運,1960年柴電機車的引進使EK900型再度轉為調車機使用,最終於1961年起陸續報廢,1968年2月EK900型全數報廢並解體消失[2]:61

製造、引進年表

製造年 引進年 輛數 製造序號[3] 車號 1949年後 備註
1915年 1915年 6 171~176 300~305 EK901~EK903 300、301、303報廢,302、304~305改為EK901~EK903
1916年 1917年 4 292~295 306~309 EK904~EK907
1916年 1918年 1 296 310 EK908

主要規格

基本資料[2]:61

  • 日治時期形式:300型→E43型
  • 在日同型車:4110型
  • 號碼
    • 原車號:300-310
    • 1949年起:EK901-EK911
  • 製造國(廠商):日本(汽車製造會社)
  • 購入年:1915年-1918年

規格[2]:220

  • 車輪配置:E(0-10-0)
  • 飽合過熱別:過熱式
  • 閥裝置\汽門:華式(Walschaerts valve gear
  • 車長:11,506 mm
  • 車寬:2,692 mm
  • 車高:3,810 mm
  • 機車整備重量:66.05噸
  • 機車空車重量:50.8噸
  • 車輪直徑
    • 動輪:1,250 mm
  • 軸距(全5,792 mm)
    • 引擎:5,792 mm
    • 動輪:5,792 mm
    • 固定:2,896 mm
  • 連結面間長:11,712 mm
  • 汽缸
    • 數目:2個
    • 直徑:533 mm
    • 行程:610 mm
    • 牽引力:15,350 kgw
  • 鍋爐使用壓力(實用汽壓):13 kgw/cm²
  • 傳熱面積(總計152 m²)
    • 火箱:8.9 m²
    • 煙管:109.4 m²
    • 過熱:33.7 m²
  • 爐篦面積:2.23 m²
  • 煙管直徑×長度×數目
    • 大煙管:127 mm×3,962 mm×22支
    • 小煙管:45 mm×3,962 mm×136支
  • 空氣軔機
    • 空氣壓縮機:215複式
    • 主儲氣筒容積、數目:450×2個
    • 軔缸直徑、數目
      • 引擎:306×3個
    • 軔機倍率
      • 引擎:5.96
    • 軔率:0.581
  • 容量
    • 鍋爐水:4.6 m³
    • 煤櫃:1.84 ton
    • 水櫃:7.4 m³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日本國鐵4110型蒸汽機車
  1. 洪致文. . 臺灣: 時報出版. 1992年. ISBN 957-13-0508-1 (中文(臺灣)).
  2. 蘇照旭. . 臺灣: 人人出版社. 2000年. ISBN 978-957-976-738-5 (中文(臺灣)).
  3. .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