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尚之
生平
司馬尚之初任祕書郎,後遷散騎侍郎。太元十三年(388年)父親司馬恬以兗青二州刺史出鎮京口,司馬尚之遷振威將軍、廣陵相。太元十五年(390年)父親去世,司馬尚之襲封譙王,並離職服喪。
王恭舉兵
服喪後,司馬尚之任驃騎將軍、會稽王司馬道子的諮議參軍。隆安元年(397年),青兗二州刺史王恭舉兵討伐掌政的司馬道子寵臣王國寶,司馬道子不能抵抗,被逼誅殺王國寶以求平息事件。當時散騎侍郎劉鎮之、彭城內史劉涓子等人皆因是王國寶黨羽而被收捕,將被處死,司馬尚之認為刑獄不能牽連太廣,勸司馬道子釋放他們。司馬道子聽從。
而當時王恭因為逼司馬道子殺王國寶而威震全國,令司馬道子十分畏懼,以司馬尚之有才能[2],於是以其為心腹,並且常常與司馬尚之策謀和議論。而當時司馬尚之就勸司馬道子多樹心腹至方鎮以作外藩,司馬道子於是就於隆安二年(398年)以其司馬王愉為江州刺史,並割豫州刺史庾楷本督的四郡改由王愉都督。庾楷本來亦是支持司馬道子的[3],但他對此變動感到不滿,上疏反對卻不被接納,於是憤而勸王恭討伐司馬尚之[4]。
在庾楷的策動下,庾楷、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及南郡相楊佺期於隆安二年(398年)七月以討伐司馬尚之兄弟及王愉為名起兵。九月,司馬道子委軍事予兒子司馬元顯,以其為征討都督,統領司馬尚之、王珣和謝琰等人抵抗。司馬尚之於是領兵進攻庾楷,先於慈湖擊敗庾楷將段方,後更在牛渚大敗庾楷,令庾楷逃奔桓玄。及後司馬道子便以司馬尚之為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假節鎮歷陽,代替庾楷。不過,桓玄與楊佺期率軍從荊州到來,在白石大敗朝廷軍隊,並進攻至橫江,司馬尚之唯有撤退。不過隨著王恭因部將劉牢之背叛而兵敗被殺,桓玄、楊佺期及殷仲堪三人亦後撤,反在尋陽結盟自保,不久更接受朝廷下詔安撫,返回駐地,建康危機得以解除。司馬尚亦獲升為前將軍,而他與其他三個弟弟都獲司馬道子任命要職,各擁軍隊,以倚仗為援。
直言宗室
隆安三年(399年),司馬元顯趁機奪去父親司馬道子的權力,成為東晉朝廷的決策者,而且以張法順為謀主,其寵信張法順更讓他在宴會上與自己平起平坐。司馬尚之見此,於是嚴肅的向司馬元顯指責張法順沒有才能,不值得受提拔寵異,更斥命張法順退下。此舉令司馬元顯十分不滿,後來司馬元顯借故命豫州分二千兵予他所掌握的揚州,但司馬尚之以豫州時有外寇,兵力只有數千,仍不夠守戍,沒有可分之兵為由拒絕,更令司馬元顯大怒。只是當時司馬元顯有意討伐桓玄才沒有再作行動。
子女
- 司馬文仲,宁远将军,宣城内史。
- 司马文思,司马尚之弟司马休之长子,过继予司马尚之,承袭谯王。
參考資料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至一百一十二
- 《晉書·司馬尚之傳》
- 《晉書·安帝紀》:〔二月〕丁卯,桓玄敗王師于姑孰,譙王尚之、齊王柔之並死之。
- 《本傳》中稱他為「宗室之內,世有人物」
- 《晉書·司馬道子傳》:「道子使人說楷曰:『本情相興,可謂斷金。往年帳中之飲,結帶之言,寧可忘邪!卿今棄舊交,結新援,忘王恭疇昔陵侮之恥乎,若乃卻委體而臣之。』」當時庾楷聯結王恭等舉兵討伐司馬道子心腹司馬尚之等,從司馬道子的話中可見庾楷曾與司馬道子在同一陣線,關係密切。
- 《晉書·庾楷傳》
前任: 父司馬恬 |
晉朝譙王 390年—402年 |
繼任: 堂弟司馬康之 改封譙縣王 |
繼任: 繼子司馬文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