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露港日月

吐露港日月香港中文大學前教授黃國彬於1983年出版的詩集,發行商為學津書店。內容圍繞他198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英文系教授的往事。

其中一篇詩作《聽陳蕾士的琴箏》,與徐志摩《再別康橋》、聞一多《也許》以《新詩三首》為題,獲香港考試局選為1993年至2006年期間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範文。

聽陳蕾士的琴箏

《聽陳蕾士的琴箏》寫於1982年9月2日,當年黃國彬與思果馬料水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許讓成樓的中國音樂資料室(後來擴大規模成「中國音樂資料館」[1])欣賞古箏演奏家陳蕾士的表演。

黃國彬在詩中運用大量意境比喻對陳蕾士的演奏作出描述,例如「如脫兔如驚鷗」、「金色的太陽擊落紫色的水晶」等等。

黃國彬及後在1983年8月12日為該詩補上後記,謂他當日猶如化身文人雅士,置身古代中國,雖然他在1983年離開中大,前往香港大學教書,可是對陳蕾士先生的琴聲念念不忘。

《聽陳蕾士的琴箏》內容深奧,不少學生都認為該詩是會考範文裡面最艱深的一篇。對此,黃國彬亦大表認同,緣於《聽》詩意象崢嶸,五色絢爛,學生要理解此詩內容,非要投入大量幻想融入意象不可。[2]

陳蕾士

陳蕾士(1918—2010)是馬來西亞出生的音樂家,曾在檳城鍾靈中學麻坡中化中學新加坡公教中學任教,1951年曾協助出版「有聲的世界音樂史」唱片,2010年1月12日於吉隆坡因病去世,享年92歲,身後葬於馬六甲[3]

參考資料

  1. . [2014-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2. (PDF). [2014-04-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9).
  3. . [2014-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