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食天地II 諸葛孔明傳

吞食天地II 諸葛孔明傳(日语:),是一款由卡普空於1991年4月5日發行的FC遊戲機用遊戲卡匣軟體[1]。游戏與1989年發行的前作《吞食天地》均屬角色扮演遊戲

吞食天地II 諸葛孔明傳
    游戏封面
    类型角色扮演(RPG)
    平台FC游戏机
    开发商卡普空
    发行商
    • 日本:卡普空
    音乐藤田靖明
    系列吞食天地系列
    模式单人
    发行日
    • 日本:1991年4月5日

    玩法

    图为战斗中玩家(左侧)布置了“鹤翼阵”,画面中第三位武将默认比其他角色前进一步;第一位武将正被下达指令,故亦前进一步[lower-alpha 1]

    《吞食天地II》为角色扮演游戏,采用随机遇敌回合制战斗方式。

    玩家在战斗中可以进行普通攻击、发动策略(相当于魔法)、使用道具、或是撤退。玩家必须在战斗前指定一名角色当“军师”方能使用策略,且策略点(相当于魔法值)和可使用的策略种类亦由军师能力决定。游戏中的生命值由兵力值表示,将敌方全部角色生命值攻击为0即为获胜,玩家可获得经验值和金钱。游戏中经验值由全队共用,经验值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升级,继而提升兵力值、策略点,并习得新策略;金钱则可用来购买提升攻击和防御的装备,或是购买道具。若玩家方生命值全部为0即为战败。战败后游戏不会结束,角色会回到返回最近去过的城镇。

    游戏中会有数十名武将加入玩家,这些武将有固定的能力值——武力、智力和速度。而玩家可从中选择至多7人組成戰鬥隊伍,而其中能夠參加戰鬥的只有隊列前方的5人。此外,被任命為軍師的角色將被強制置於隊伍的最後方,一旦隊伍超過6人,军师即無法參加戰鬥[2]。本作废除了《吞食天地》中可自由招募其他勢力武將的系統;然而前作中,玩家队伍只有个别武将能提兵力值上限,本作中玩家軍所有武將均可隨著等級提升而增加兵力值上限。而前作的“兵粮”系统在本作中被取消。

    在前作中,每名角色最多只能同时掌握六种计策,而本作中计策则分为火计、水计、落石计、回复计、阵形和特殊策略六类。前三类用与战斗中攻击敌方,回复类则可在战斗内外恢复兵力,这些计策可以对一人或全体队伍使用,亦可随队伍等级提高而升级。其余增益/减益等计策则归类于特殊计策中。阵型是本作新引入的概念,玩家在地图或战斗中布置阵型后,各个角色的能力将会发生变化[3],一些阵型还有反弹对方攻击等特殊效果;队伍战斗人数不足五人时无法布阵,而人数过少亦会使队伍散开。

    在前作任何角色都可以装备任意武器,而本作武器分为剑、刀、枪、斧、弓五类[4],每名角色只能装备一种类型的武器,强制装备其他类型的武器则没有效果。

    劇情

    游戏主角為劉備諸葛亮兩人。有別於前作自劉備組織義勇軍起兵開始的劇情,此作從劉備擊敗袁術並與董承計畫暗殺曹操的劇情開始,到夏侯淵漢中被擊殺為止,大致上與《三國演義》的劇情走向雷同。之後劇情演變為諸葛亮率領蜀軍與曹操、曹丕司馬懿等人展開連番決戰,最終結局為劉備軍一統天下。

    游戏从淮南袁术称帝,刘备奉旨讨伐,途中参加董承暗杀曹操的计划开始[5],然而東窗事發,刘备与关羽、张飞失散[6]。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后,便过五关斩六将前去会合[7],最终三人团聚并投奔荆州的刘表。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到了军师诸葛亮,同时剿灭袁绍的亦曹操兴兵南征[8],诸葛亮联合孙权赤壁击败了曹操[9]。之后诸葛亮平定了荆州的曹操部队,以及荆南四郡[10]。为了重建战火后的荆州,诸葛亮离开了队伍,并由庞统代理军师,协助益州的刘璋对抗汉中的张鲁。然而刘璋背叛了刘备军,庞统在进攻成都的途中中箭身亡[11]。在诸葛亮的率领下,刘备攻下了益州[12]。之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击败了曹操[13]。其子曹丕欲报父仇,却被军师司马懿背叛。最终诸葛亮击败了司马懿,统一了中原。

    影响

    由於本作的遊戲系統相當受到歡迎,在網路上出現了由網友自行改造的版本,如《吞食曹魏》、《吞食孙吴》和《秋风五丈原》等。这些改变版本除了地圖與一般戰鬥系統設定與本作相同外,另外添加了幾個不同的腳本以及新的策略值與設定[14]

    本作是中国大陆最最早有汉化的FC游戏之一,盗版汉化商有译作“吞食天地III”。

    注释

    1. 画面下方選单选项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攻击、总攻击、策略、武将、道具、退却。

    參考文獻

    1. tenchiokurau ii shokatsukmeid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ame overview at MobyGames
    2. . 華泰書店. : 6 (中文(臺灣)).
    3. . 華泰書店. : 18-19 (中文(臺灣)).
    4. . 華泰書店. : 22 (中文(臺灣)).
    5. . 華泰書店. : 32 (中文(臺灣)).
    6. . 華泰書店. : 39 (中文(臺灣)).
    7. . 華泰書店. : 44 (中文(臺灣)).
    8. . 華泰書店. : 66-68 (中文(臺灣)).
    9. . 華泰書店. : 91 (中文(臺灣)).
    10. . 華泰書店. : 121 (中文(臺灣)).
    11. . 華泰書店. : 145 (中文(臺灣)).
    12. . 華泰書店. : 163 (中文(臺灣)).
    13. . 華泰書店. : 189 (中文(臺灣)).
    14. .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