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宗
吳伯宗(1334年—1384年),名祐,字伯宗,以字行,江西金谿人[1],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狀元。
吳伯宗 | ||
---|---|---|
吴伯宗画像,《明状元图考》第一卷,顾祖训辑 | ||
大明武英殿大學士 | ||
籍貫 | 江西金谿縣 | |
原名 | 吳祐 | |
字號 | 字伯宗 | |
出生 | 元元統二年(1334年) 江西金谿縣 | |
逝世 |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謫居雲南途中 | |
配偶 | 倪氏 | |
親屬 | 曾祖吳可,祖吳泰運,父吳儀,母何氏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中江西鄉試解元。次年,聯捷辛亥科状元,為明朝開國以來第一位狀元。賜給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参与修编《大明日曆》[2]。当时胡惟庸独揽大权,欲其附庸,吳伯宗不屈从,后被贬职于凤阳。后上疏谈论时政,弹劾胡惟庸,后朱元璋准奏,并召还[3]。出使安南(今越南),取得四隻大象歸國。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武英殿大学士。同年九月,奉命与翰林学士李翀、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翻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洪武十七年(1384年)谪居雲南,暴卒途中[4]。伯宗無子,殁时囊空如洗,由其妻倪氏勉力歸葬鄉里。
著作
著有《榮進集》4卷等。
註釋
- 《洪武四年辛亥科進士登科錄》:儒籍,治《書經》,年三十八歲中式洪武四年辛亥科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八月二十九日生,其曾祖吳可,宋登仕郎漕貢進士、祖吳泰運、父吳儀,元鄉貢進士;母何氏。具慶下,妻倪氏。中式第一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十四名。授禮部員外郎。
- 《明太祖实录》(卷62):“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还。”
- 《明史》(卷137):“吳伯宗,名祐,以字行,金谿人。洪武四年,廷試第一。時開科之始,帝親制策問。得伯宗甚喜,賜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與修《大明日曆》。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不為屈。惟庸銜之,坐事謫居鳳陽。上書論時政,因言惟庸專恣不法,不宜獨任,久之必為國患。辭甚愷切。帝得奏,召還,賜衣鈔。”
- 《明史》(卷137):“奉使安南,稱旨。除國子助教,命進講東宮。首陳正心誠意之說。改翰林典籍。帝制十題命賦,援筆立就,詞旨雅潔。賜織金錦衣。除太常司丞,辭。改國子司業,又辭。忤旨,貶金縣教諭。未至,詔還為翰林檢討。十五年進武英殿大學士。明年冬,坐弟仲實為三河知縣薦舉不實,詞連伯宗,降檢討。伯宗為人溫厚,然內剛,不茍弇阿,故屢躓。逾年,卒於官。伯宗成進士,考試官則宋濂、鮑恂也。”
參看
- 明朝解元列表
- 明朝狀元列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