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训物理奖
历届获奖者
| 年份 | 获奖者 | 工作单位 |
|---|---|---|
| 1988-1989年[2] | 邝宇平 | 清华大学 |
| 1990-1991年[2] | 张焕乔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许谨诚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刘祖华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陈永寿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1992-1993年[2] | 李金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漆纳丁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 薛生田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 1994-1995年[2] | 袁双贵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石双惠 |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 |
| 周书华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张立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 杜东生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 1996-1997年[2] | 孙相富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杨春祥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1998-1999年[2] | 李祝霞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卓益忠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茅广军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 张肇西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
| 陈裕启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
| 2000-2001年[2] | 徐树威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谢元祥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 2002-2003年[2] | 刘运祚 | 吉林大学 |
| 2004-2005年[2] | / | / |
| 2006-2007年[2] | 孟杰 | 北京大学 |
| 甘再国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 2008-2009年[2] | 邹冰松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许甫荣 | 北京大学 | |
| 2010-2011年[3] | 孙杨 | 上海交通大学 |
| 庄鹏飞 | 清华大学 | |
| 2012-2013年[4] | 徐瑚珊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任中洲 | 南京大学 | |
| 2014-2015年[5] | 林承键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2016-2017年[6] | 张玉虎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2018-2019年[7] | 赵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肖志刚 | 清华大学 |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