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台青
催台青,又稱吹台青、本土化政策,為中華民國時任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自1971年後所推行的政策。[1]:162政策主旨是起用臺灣籍青年菁英擔任政府要職[2]。許多中國國民黨籍臺籍精英皆在此時受到提拔,如林洋港、邱創煥、李登輝、許水德、趙守博等人。
推行
一般認為,蔣經國主導的「青年才俊」政策始於1971年。1971年10月,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三日後召開的國民黨第十屆臨中全會決議中,採用這個方針。12月,中常會決定了「人才獲得擴大方案」由被視為蔣經國的心腹的時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暨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李煥負責執行。[1]:162
在中華民國已快喪失聯合國代表時,蔣經國在10月初時計劃擢拔臺籍人士作為日後因應手段:
無論國際情勢如何變化,以本國利益計還是要很現實的尋求與美日之合作,在軍事上力求作戰自主化,我應有充分之反潛、反快艇與絕對之制空力量。三軍全力支持外島與海域之防衛,警總確保本省之治安與安全,使責有所歸。
在政治上——組織彈性化、人事均衡化,今後立法機構之產生應不拘泥於現有法律,並選擇適當之台籍人士任必要之職務。總之,確保民心之團結與安定實為當務之急。 在經濟上——產業革新化、貿易政治化,只有新技術才能生存發展。 |
||
——《蔣經國日記》,1971年10月1日 |
[4]:204
成果
行政院內閣本土化
蔣經國內閣仍以外省籍閣員為主,但與前幾屆內閣相比,本省籍閣員比例已明顯提升[5]。
內閣 | 組閣年度 | 本省閣員比例 | 增減 |
---|---|---|---|
俞鴻鈞內閣 | 民國43年 (1954年) | 5.3% | ▲0.5% |
第二次陳誠內閣 | 民國47年 (1958年) | 8.0% | ▲2.7% |
嚴家淦內閣 | 民國52年 (1963年) | 10.6% | ▲2.6% |
蔣經國內閣 | 民國61年 (1972年) | 30.0% | ▲19.4% |
若林正丈在《戰後臺灣政治史》分析「然而,就算起用本省籍政治家。正如臺灣省主席及副總統等由「半山」擔任所示,仍然依照黨內資歷來進行。並且,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部長、國防部部長以及教育部部長等重要職位皆未啟用本省人。即使是蔣經國政權下,本省精英也僅止於從屬的地位而已。」[1]:164-165
其他
參考資料
- 若林正丈. . 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2014年3月. ISBN 978-986-350-003-2.
- 王業立、宋興洲、傅恒德. . 獨立作家. 2016-11-25: 300 [2020-01-28]. ISBN 9789869296380 (中文).
自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之後,實施了一連串「催台青」的台灣青年吸納計畫……從人才任用的本土化開始,慢慢的在重要的職務上拔擢台籍的青年進入權力核心
- 《蔣經國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演變》,茅家琦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出版,ISBN 978-957-0517-96-5
- 黃清龍. . 時報文化出版. 2020年9月初版六刷. ISBN 978-957-13-8262-3.
- 邱育琤、徐永明. (PDF).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 2004, (12): 7.
- 許信良明在國民黨發表演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紀元,2003/03/18
- 國民黨路線之爭關鍵 7張圖看懂「吹台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ahoo奇摩新聞,2017/01/25
- 《自立晚報》,1988年9月28日。
- 葉柏祥. . 月旦出版社. 1994年6月. ISBN 957-696-125-4.
- 李登輝首度公開批評蔣經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紀元,2002/12/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