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昌

周克昌1874年—1947年),字峻青,男,山西平定人,清朝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

生平

周克昌幼入冠山书院学习。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春,入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获授举人功名。同年,周克昌应聘出任平定中学堂监督,成为平定县近代教育的奠基人。[1]

当时,商在平定县掠采矿产,并且未征得当地政府同意便擅购民地,封禁原有的私营煤矿,激起了平定县士绅的愤慨,引发了1905年平定县的“乙巳御英保艾护矿”运动,成为山西省争矿运动的前奏。周克昌、黄守渊张士林等士绅共同策划了御英保艾护矿运动,并鼓励学生在学堂、矿场、乡下揭露英商的掠矿阴谋。平定中学堂的学生大部分未经毕业,便经该学堂推荐,送入山西大学堂或北京高等学堂继续学习。[1]

宣统二年(1910年),周克昌到北京经拣选考试之后,以知县分发陕西补用。辛亥革命爆发后,周克昌于民国2年(1913年)以国民党党员身份,被民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袁世凯解散国会后,周克昌奉命赴新疆省担任阿尔泰财政局局长。民国5年(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国会恢复,周克昌回到北京,继续担任众议院议员。民国6年(1917年),段祺瑞执政,国会再度解散。同年7月,周克昌响应孙中山号召,到广州参加护法运动。民国11年(1922年),国会再度恢复,周克昌由国会赏给二等大绶嘉禾章,旋又赏给二等文虎章,“迭膺法制局执办,修订法律馆副总裁之简命,并被聘为大总统府顾问,财政部顾问。”民国13年(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周克昌从北京回到家乡。[1][2]

民国17年(1928年),阎锡山的势力扩至河北绥远察哈尔北平天津等地,从山西省调大批人士到各地任职。时任天津特别市第三科科长的中共地下党员张友渔,为了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通过天津市长崔廷献批准成立了临时“自新院”,周克昌被聘为天津市政府顾问兼“自新院”院长,张友渔任副院长,张友渔设法从监狱将薄一波徐彬如李运昌等3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转入“自新院”。后来,阎锡山势力退出天津,蒋介石张学良合作接收天津的前一天,临时“自新院”撤销,薄一波等30余名中共党员全部获得释放。民国24年(1935年),周克昌改任天津市土地处处长。[1]

民国25年(1936年),周克昌从天津回到家乡,出任县立女子简易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支持儿子周璧投笔从戎,到太行区参加抗日。在抗日战争中,周克昌居住在日本占领区,但未出任日本傀儡政府职务。其间,中共平(定)西县委和平(定)西抗日民主政府派人秘密联系周克昌,向周克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他既不要为日本人做事,也不要反对八路军抗日。周克昌当即书写了唐朝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心迹。为使儿子安心抗日,他又将此诗抄录给时任太行区一地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的周璧[1]

民国32年(1943年)3月,时任日本统治下山西省省长的冯司直清明节扫墓之名,回到家乡,同汉奸、地方绅士交流,周克昌对此并未理会。冯司直派人持名片拜谒周克昌,称准备亲自到周府会面,周克昌见名片上写有“省长”二字,便对来者讲:“我与振邦(冯司直的表字)早年同为平定教育服务,后来也曾共过事,可谓故交,倘若以上述交情,见见面也无不可,如果以‘省长’名义相见,我周某是万万不敢高攀的。”言罢便将名片退还来者。冯司直仍不甘心,亲到周宅拜望,但周克昌仅谈过去,不提当下,冯司直也未提请其出山之事。[1]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从晋西派出一批“接收大员”来到平定县。这些大员只顾抢夺权力和金钱,对教育不闻不问,平定县城各校的教员连续数月欠薪,学校几近关门。此时,担任平定中学教务主任的周克昌与有关方面交涉,以捐资的形式筹借教育经费,使平定县城关的中、小学得以维持。[1]

民国36年(1947年),周克昌在中共领导的土改运动中含冤逝世,享年73岁。1994年,获得平反。[1]

家庭

儿子周璧,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