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提出背景
划分依据
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兼顾各地气候的典型特征进行分类。典型特征依据选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另外气候带虽然与植被密切相关,但气候带不同于自然带,气候带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
划分
以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将世界气候分为三个气候带和高地气候四大区[6][7][8]。
中纬度气候带
本气候带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主要受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变化显著,春夏秋冬分明,再加上复杂的下垫面因素,本气候带的气候分布错综复杂。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摄氏度以下,有4-12个月均温在10摄氏度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厘米之间。
高地气候
- 详见高地气候
参考文献
- 赵锦慧、于兴修主编. . 武汉: 长江出版社. 2014: 179.
- 孙根年主编. .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1994: 55.
- 于治民.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 85.
- 王文福著.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07: 102–103. ISBN 978-7-307-13720-2.
- 马建华主编.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 115.
- 王文福,孟庆武,朱春晓主编. .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8.12: 88–89. ISBN 978-7-80717-980-1.
- 周淑贞 主编:中国大陆地理本科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01444-0
- 周淑贞 论文:《气候分类刍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0-6-1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