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雄

周義雄1943年—2015年),玉衡,臺灣雕塑家,生於台中清水。第一屆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雕塑組畢業。1989年以作品《舞》獲得中山文藝創作獎。清水高中傑出校友[1]

生平[2]

藝術學習生涯[3]

  • 1956年入學省立清水中學,紀有泉老師啟蒙學習西洋畫。3年後直升清水高中,文霽老師指導水彩與素描。由吳承俊老師指導工筆人物畫、曹緯初校長指導花鳥畫。高中時代就展露繪畫天賦,曾為小說《小湖畔》設計封面及插圖而聞名全校[4]。1962年於清水高中畢業後,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雕塑組,師承丘雲、何明績、楊英風。1973師事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習四書五經及諸子百家,於1984起師事姚孟谷先生學習唐詩、宋詞、古器物學及石窟藝術。

教職經歷[3]

  • 1966年由軍中退役後,擔任臺北華夏工專建築科專任講師,直至2003年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至2006年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專任技術副教授,2009年屆齡退休後,仍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至2014年至南華大學視媒系擔任客座副教授。

患病與逝世[5]

  • 2013 年春天確診罹癌,期間抱病完成應用數學之父〈林家翹先生像〉。經過兩年與病魔纏鬥後,於2015年2月23日下午3時26分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72歲。

展覽[6]

  • 1991年:周義雄雕塑展《南管樂舞系列》,台北市立美術館
  • 1994年:周義雄雕塑展《舞樂系列》,國立歷史博物館,榮獲國立歷史博物館致贈榮譽金章。
  • 1999年:《南管樂舞—周義雄雕塑展》,德國柏林國家民族學博物館(今亞洲藝術博物館),典藏作品《壓腳南鼓》。
  • 2005年:《周義雄—戲波》德國史坦堡玫瑰湖。
  • 2008年:《戲波—周義雄雕塑展》於義大利波隆納市政府達古修皇宮大展覽廳,榮獲義大利波隆那市政府頒贈藝術貢獻獎狀。
  • 2010年:「周義雄雕塑館」成立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得獎紀錄[7]

  • 1989年作品《舞》榮獲中山文藝創作獎-雕塑類
  • 1990年榮獲中華民國第一屆傑出景觀設計金廈獎
  • 1994年榮獲國立歷史博物館致贈榮譽金章
  • 2008年榮獲義大利波隆那市政府頒贈藝術貢獻獎狀
  • 2009年榮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之光」獎章

藝術評價與紀念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曾肅良教授認為:「在其作品上,創造一種純然的內在靈動,讓平和、優雅、悠然、自得的東方美學縈繞於作品,有別於西方雕塑美學,以不誇張、不激情、不高昂、不怪異的表現,彰顯對生命真相徹底體悟之心境。」[8]
  • 2017年9月20日 周義雄之子周時雍為父親策劃,於南華大學舉辦雕塑回顧展。展期至12月27日。

出版品與著作

藝術研究著作[9]

  • 1974 <北魏石窟寺雕塑藝術之研究>華夏學報第一期,華夏工專印行
  • 1986 <北魏雲岡二十窟石佛藝術研究>美術學報第20期,中民國畫學會出版

藝術出版品

  • 《南管舞樂—周義雄雕塑展專輯》(德文版)
  • 《戲波之什—周義雄雕塑、水墨集[10]》( ISBN 9560050708)
  • 《台灣名家美術—雕塑:周義雄》

參考文獻

  1. . 招生資訊.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中文(臺灣)).
  2. . sciencedch.blogspot.tw.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3. . sciencedch.blogspot.tw.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4. . 中華奉元書院.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5.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中文(臺灣)).
  6. . asc.org.tw.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中文(臺灣)).
  7. . digitalarchives.artcenter.ncku.edu.tw.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英语).
  8. 曾, 肅良. . 台灣新北市: 新北市香柏樹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 64. ISBN 9789866127007.
  9. 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 . 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 2018-03-28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0. . publish.tpc.gov.tw.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外部連結

周義雄藝術生命暨紀念官方網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