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圳
和平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鹿野鄉的小型灌溉水圳系統,水圳最初於日治時期由當地平地原住民自行開鑿建成,其舊名為擺仔擺圳,目前由臺東農田水利會鹿野工作站進行管理與維護。[1]
和平圳 | |
---|---|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 |
和平圳沉沙池正面 | |
概要 | |
其他名稱 | 擺仔擺圳 |
官方名稱 | 和平圳 |
隸屬單位 | 日本台灣總督府 台東農田水利會 |
創立者 | 當地平地原住民 |
灌溉區域 | 臺東縣鹿野鄉和平地區 |
興建時間 | 西元1911年(民國前1年,明治44年) |
攔取水源 | 鹿鳴溪(進水口所在河道) 鹿野溪取水來源 |
圳路長度 | 主幹線約4公里 |
灌溉面積 | 60公頃 |
位置 | 臺灣臺東縣鹿野鄉 |
官方網站 | 臺東農田水利會 鹿野工作站 |
沿革
和平圳於西元1911年(民國前1年,明治44年)台灣日治時期由當地原住民建成,當時水圳名稱為擺仔擺圳。[2][3]
擺仔擺圳自日治時期建成以來時常遭到颱風侵襲後而圳路崩壞,導致當地民眾整年都必須重新修築圳道,甚至有棄圳另闢新圳的念頭產生。[3]
每逢颱風侵襲圳路損壞後重新修築的狀況直到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1951年(民國40年),當時吳國楨省府令台東農田水利會進行修整,於1951年(民國40年)2月1日將該工程技術部分發包開工,同時號召位於擺仔擺圳灌溉區內的民眾協助挖掘土方。然因施工期間已完成之圳路又遭洪水流失。導致整體改善工程遲至1956年(民國45年)12月底才完工通水。[3]
改善工程完工後,擺仔擺圳不再是因當時臺東地區最難治之埤圳而出名,而該圳名也由於擺仔擺之名諧音為壞了壞,故改名為和平圳。[3]
設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