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缓翁主

和缓翁主(,1738年—1808年),本貫全州李氏朝鮮英祖的庶九女;生母為暎嬪李氏莊獻世子李愃胞妹。朝鮮正祖即位後,由於她被剥夺翁主的封号並遭流放,因此歷史紀錄中和缓翁主也被稱为「郑妻[1]、「鄭致達妻[2]

生平

英祖十九年(1743年)封和緩翁主;英祖二十五年(1749年)和緩翁主下嫁駙馬日城尉鄭致達[3]。婚後,翁主曾在1756年生下一女,但未滿周歲即夭折[4][5];不久,鄭致達在1757年早逝,所以和缓翁主很年輕就开始守寡[6]。由於和緩翁主夫婦沒有其他子女,所以朝廷為鄭致達從延日鄭氏中選一養子鄭麟大,也就是後來的鄭厚謙[7]

和缓翁主的同母姐姐和平翁主逝世后,英祖将对和平翁主的宠爱转移到她身上;翁主寡居後又將她接回宫廷附近居住。此後,和缓翁主因為父親的專寵逐漸掌握權力[8]:137-138莊獻世子在世時,由於畏懼兄長發病時的瘋狂行為,和緩翁主經常滿足他的各種要求,以及幫忙居中調解他的許多困難[8]:295。比如在1760年,由於無法容忍和英祖在同一宮殿之內,世子通過威脅和緩翁主,促使英祖搬去慶熙宮;同時世子破例獲准前往温阳的療養之旅,也是在她的请求下英祖才准許的[8]:296-297。莊獻世子、暎嬪李氏相繼過世之際,和緩翁主受託保護世孫(朝鮮正祖);此時,英祖對和緩翁主完全言聽計從,因此即使世子死後,英祖仍然一直相當關愛世孫[8]:140。但是另一方面,她也令世孫疏遠世孫嬪(孝懿王后)。她的養子鄭厚謙也捲入時派僻派黨爭,導致惠庆宫洪氏的娘家族人失勢等事件[8]:153,近乎危及世孫的儲君地位。

正祖即位後,本來念及和緩翁主是英祖愛女、又是自己的親姑母,不忍對她重罰,所以,正祖二年(1778年)將她削爵並安置喬桐府京畿道內)[9];翌年六月,大司憲俞彥鎬、大司諫李奎緯、校理鄭淵淳上疏:「鄭妻(和緩翁主)、金龜柱惡貫滿盈,……豈能將她黜置於喬桐府,這樣的懲罰對她而言太輕了。」[10]正祖六年(1782年)十二月,決定將和緩翁主流配。翌年一月,由義禁府官員將和緩翁主由喬桐府押往海島[11][12]。正祖八年(1784年)十月,將和緩翁主出置於坡州[13]。之後有許多大臣要求將和緩翁主處死,但正祖始終沒有同意。純祖八年(1808年)五月,和緩翁主在坡州去世[2]

家庭

  • 父:朝鮮英祖李昑(1694-1776)
  • 嫡母:貞聖王后徐氏(1692-1757)、貞純王后金氏(1745-1805)
  • 生母:暎嬪李氏(1696-1764)
  • 同胞姊:和平翁主(1727-1748)、翁主(1728-1731)、翁主(1729-1731)、翁主(1732-1736)、和協翁主(1733-1752)
  • 同胞兄:莊獻世子李愃(1735-1762)
  • 夫:日城尉鄭致達(1738-1757),字仲三,本貫延日鄭氏鄭羽良次子,母親是繼室貞敬夫人全州李氏孝寧大君後代李馝的長女[14][註 1]
    • 養子:鄭厚謙(1749-1777),字伯益,鄭致達族兄鄭錫達(1717-1780)與淑夫人全州李氏次子。正祖即位後被流放至咸鏡道慶源郡[16][註 2];一直到朝鮮純宗年間才獲赦、復爵[17][18]
    • 媳婦:貞夫人德水李氏,李㝡鎮次女[19]。和丈夫一起被流放(一說和女兒一起被貶為官婢[8]:152);夫妻兩人的葬地不明[註 1]
      • 養孫:鄭璣源(1847-1925),字士衡,鄭厚謙遠房族弟鄭海淡(1817-1886)長子;有三子五女[註 3]

註釋

  1. 鄭淵→鄭自源→鄭涵→鄭龜年→鄭瑄→鄭彥珪→鄭濟→鄭汝溫→鄭涌→鄭始成→鄭寅賓→鄭壽期→鄭羽良→鄭致達[15]:卷之上11,105頁
  2. 鄭涌→鄭始昌→鄭伯賓→鄭壽泰→鄭得良→鄭錫達→鄭厚謙[15]:卷之上,116-117頁
  3. 鄭淵→鄭自洋→鄭溥→鄭瀨→鄭承瀚→鄭濩→鄭元淳→鄭洧→鄭斗演→鄭宗澤→鄭混→鄭壽澄→鄭潗→鄭輿權→鄭海淡→鄭璣源[15]:卷之上,11-16頁,188-198頁;卷之中第7頁


影視

電視劇

劇名演員備註
李祘成賢娥
衣袖紅鑲邊徐孝琳

參考來源

  1. . 《朝鮮王朝實錄》.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2. . 《承政院日記》.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3. .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4. .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5. .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6. .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7. .
  8. 獻敬王后(惠慶宮). JaHyun Kim Haboush , 编. 2. 加州大學出版社. 2013-09-14 [2020-10-31]. ISBN 978-05202804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9. .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10. .
  11. .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12. .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13. .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14. .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15. . FamilySearch.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0).
  16. .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17. .
  18. .
  19. . FamilySearch.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0).(丙編第91面)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