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牛腩
咖哩牛腩是一種咖哩印度菜式,流行於香港,把印度的咖哩與中國廣東的牛腩結合起來,是一道中印合璧的混合菜,而其起源與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有關[1]。
咖哩牛腩 | |
上菜顺序 | 主菜 |
---|---|
起源地 | 南投 |
主要成分 | 牛腩、馬鈴薯、咖哩香料包括辣椒粉或辣椒醬 |
起源
咖哩流行於香港,與香港在十九世紀中葉起成為英國殖民地有關。香港在1841年被割讓予英國後,不久英國人就在香港建立維持治安的警隊,因為印度早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所以不少印度人不但為英軍服務,還跟隨英國人來到香港,在英國人的統籌下在駐港英軍服役或是當香港警察,而當時印度人的地位雖然遠低於英國人,但仍比華人的地位高,而這些印度人來到香港工作,也把咖哩香料及烹調方法帶到香港[1]。
雖然印度人跟隨英國統治者而把咖哩香料帶來香港,但印度人因為信奉印度教而把牛隻視為神靈,不會食用牛肉。中國大陸當時仍是傳統農業社會,出於尊敬牛隻對耕作的貢獻,同樣很少食用牛肉,而且咖哩也不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可是英國統治香港後,香港人逐漸採納西方的飲食文化而把牛肉入饌。因為香港人認為牛腩最能突顯牛肉的味道,所以香港人特別喜歡吃炆牛腩。由於製作咖哩的香料隨着印度人在香港定居而容易取得[2],於是香港人使用咖哩香料來炆牛腩,咖哩的香辣與牛腩的濃郁配合起來的美味,深得食客喜愛,所以咖哩牛腩便在香港流行起來,更因為其出現反映香港的歷史背景,而成為具有香港特色的菜餚[3]。1960年香港報章的家庭日常食譜中,便有專欄介紹咖哩牛腩的烹調方法[4]。
普及
現今,咖哩牛腩是香港茶餐廳及港式快餐的常見菜式,在午餐及晚餐時段皆有供應[5]。咖哩牛腩通常與白飯一起進食,如果兩者以同一碟上菜,便成為咖哩牛腩飯[6]。另外,香港還有一種稱為咖哩牛腩煲或咖哩牛腩鍋的煲仔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