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之乱

越王之乱唐睿宗(武则天称制)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朝宗室琅琊王李冲博州(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李贞豫州(治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的战争。

事件經過

武则天自光宅元年(684年)平定李敬业后,自知天下人大多反对自己,于是在垂拱二年(686年)正月下诏复政于唐睿宗李旦,实则继续临朝执政。大开告密之门,用酷吏,企图全部剪除宗室诸王与异己臣僚,以代唐称帝。唐朝宗室不安,密有匡复之志,待机而起。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武则天召宗室朝会于明堂,诸王怀疑武则天要起杀戮,非常惊恐。韩王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黄国公李譔假作睿宗玺书,交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朕遭幽禁,诸王宜各发兵救我。”李冲又假作睿宗玺书,说武则天想要篡夺李氏社稷。范阳王李蔼遣使至李冲和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处,约定诸王并起,才能事成。诸王于是相约举兵之事。但相约未定,李冲却据博州先反。

八月十七日,李冲令长史萧德琮等募兵,并分告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和父亲越王李贞,让他们一起起兵共赴神都洛阳。诸王仓促不能相应。武则天得知,即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进讨李冲。李冲募兵五千余人,先攻打武水(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企图渡黄河,取济州(治卢县,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北)。武水令郭务悌向魏州(治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北)求救。莘县县令马玄素领兵一千七百人,想要中道截击,害怕兵力不敌,于是进入武水城拒守。李冲派士卒推草车塞其南门,因风纵火,想要乘火突入,但火作风反,李冲军不得进,士气受阻。当时堂邑县丞董玄寂为李冲率兵攻武水,在所部散布琅邪王反对国家言论,被李冲处斩,众人恐惧,散入草泽,不可禁止。李冲遂带家仆左右数十人,逃回博州,八月二十三日至城门,被守门人所杀。此次起兵七日即败。丘神勣军到博州,将出迎的官吏全部斩杀,共破一千余家。

越王李贞听说儿子起兵,也在豫州举兵响应,攻陷上蔡。得知李冲兵败,想要自缚请罪,他任命的新蔡县令傅延庆,募得勇士二千余人相助。李贞声言琅邪王已攻破魏州、相州,有兵二十万,朝夕即至,来鼓励士气。于是发动属县兵五千人,分为五营,令汝南县丞裴守德等率领,并任命九品以上官员五百余人。所属官吏因为是胁迫,没有斗志,只有裴守德与其同谋,李贞就把女儿嫁给他,并任命他为大将軍。九月初一,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内史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又命同平章事张光辅为各军节度,率军十万人进讨李贞,并下诏削去李贞父子属籍,改姓虺氏。麹崇裕等军至豫州城东四十里时,李贞派少子李规和裴守德率兵拒战,兵败而还。李贞闭门自守。官军进至城下,李贞、李规和裴守德及其妻子全部自杀。张光辅纵兵暴掠,将投降之人杀了很多。至此,李贞起兵二十日告终,与李贞父子起兵有牵连的唐朝诸王很多被武后诛杀、流放。此后,武则天为其篡唐改号奠定了基础。

後續發展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敬暉等人上奏:虺貞、虺沖父子死於社稷,請復爵土,於是唐中宗恢復了虺貞的李姓和族籍,不過,恢復爵位遭到了武三思上官婉兒等一眾武氏餘黨的反對,直至開元五年(717年),時任皇帝唐玄宗才下詔追復李貞、李沖父子爵位,以禮改葬。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