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戰役 (1934年)

喀什之戰1934年新疆战争中一次军事对抗。阿不都拉·布格拉和其他突厥独立思想领导人带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泛突厥战士6天内4次攻击喀什的马占仓领导的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穆斯林士兵。和加尼牙孜参与战斗,他的哈密维吾尔士兵自阿克苏开到喀什,300英里长途跋涉1月13日到喀什,参加对疏勒县城的围攻,要赶走回族人。回汉士兵击退泛突厥势力,造成对方严重的人员伤亡。[4]

喀什战役
哈密暴动的一部分
日期1934年1、2月
地点
结果 第三十六師決定性勝利
参战方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中央陸軍新編第三十六師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中華民國 新疆省政府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馬仲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馬虎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馬占倉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馬福元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馬紹武[1]

努尔·阿合买提江·布格拉

阿不都拉·布格拉
中華民國 和加尼牙孜
兵力
几百名回族汉族穆斯林士兵 几千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突厥战士 几千名维吾尔族士兵
伤亡与损失
轻微 至少4,500人傷亡[2][3] 惨重

中央陆军新编第36师马福元猛攻喀什打击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叛乱者,解救马占仓及其部队。马福元、马占仓击败赶出剩下的突厥士兵。据估计,为报复克孜尔大屠杀2000到8000维吾尔族平民丧生。[3] 1934年4月,马仲英将军在艾提尕尔清真寺亲自发表演讲,告诉维吾尔人忠于南京国民政府[5][6]1934年3月在两个独立事件中几个英国公民在领事馆被新36师杀害。[7][8][9][10][11][12][13][14][15]回族被称为“东干部落”,最初的报道是2000维吾尔人、几名英国领事馆人员被杀。叶尔羌、和田的维吾尔、吉尔吉斯人部落赶来支援。[16]

过程

1933年11月12日,沙比提大毛拉在喀什成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缺席推举哈密维吾尔族反金暴动领导人和加尼亚孜阿吉任总统。在阿克苏的和加尼亚孜阿吉对这个政府不感兴趣。亲信部将麻木提师长率3000余人于1934年1月自阿克苏开到喀什,支援围攻疏勒县。马绍武和马占仓拼死抵抗,伤亡日增,粮弹将尽,此时马仲英在与苏联支持的盛世才军队交战中失利,败退南疆,部下马世明率马福元、鲜福海二团6000人疾驰喀什增援,在巴楚大败东突武装,2月6日从伽师猛攻疏勒,内外夹击东突。马世明战死。东突军败退英吉沙尔。此时马绍武与马占仓困守危城13个月。

疏勒解围后,马绍武与马占仓配合马仲英攻击疏附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东突势力很快溃败,疏附被攻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灭亡。马绍武又返回疏附城。

2月13日,马仲英部将马福元的回族军队宣誓效忠南京政府,并宣布喀什前道尹马绍武在马占仓和马福元的要求下代表中华民国政府行使喀什的军政大权[17]

参见

  1. Chahryar Adle, Madhavan K. Palat, Anara Tabyshalieva. . UNESCO. 2005: 395 [2010-10-28]. ISBN 92-3-103985-7.
  2. S. Frederick Starr. . M.E. Sharpe. 2004: 79 [2010-06-28]. ISBN 0-7656-1318-2.
  3. Christian Tyler. .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4: 116 [2010-06-28]. ISBN 0-8135-353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4. AP. . Spokane Daily Chronicle. 1 February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5. S. Frederick Starr. . M.E. Sharpe. 2004: 79 [2010-06-28]. ISBN 0-7656-13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6. James A. Millward.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200 [2010-06-28]. ISBN 0-231-1392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7. AP. . The Miami News. 17 March 1934 [December 12, 2010].
  8. Associated Press Cable. . The Montreal Gazette. 17 March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9. The Associated Press. . The New YorkTimes. 17 March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0. AP. . San Jose News. 17 March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11. Frederick Kuh. . The Pittsburgh Press. 11 May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12. . The Montreal Gazette. 3 March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13.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 February 1934 [December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14. Kenneth Bourne, Ann Trotter. .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96: 167 [2010-06-28]. ISBN 0-89093-61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15. India. Intelligence Bureau, Sir Horace Williamson, John Felix Cowgill. . Editions Indian. 1976: 53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16. . J.W. Powell. 1934: 287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17. Andre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 Sinkiang 1911-1949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122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