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時敏
喬時敏(1574年—1634年),字君求,號古岡,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喬時敏 | ||
---|---|---|
大明監察御史 | ||
籍貫 | 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 | |
出生 | 萬曆二年(1574年)三月二十五日 | |
逝世 | 崇禎七年(1634年) | |
配偶 | 娶朱氏(封孺人) | |
親屬 | 曾祖喬禾,祖父喬承嗣,父喬國禎,母董氏(贈孺人)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天鄉試第七十四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九十四名,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進士。大理寺觀政,授浙江仁和縣知縣[1]。以慈愛為政,如徵輸踐,更勾丁,置倉建牖等事,大吏下其法於諸州邑。擢御史,巡視上江,多所論建,如增解頓,減煩役,修安慶城,增采石兵,皆有裨時務,天啟二年(1622年)謝病歸[2],尋卒。著有《史奏堂集》。
家族
曾祖喬禾,贈中書舍人;祖父喬承嗣;父喬國禎,庠生,封文林郎仁和縣知縣;母董氏(贈孺人)。嚴侍下。弟喬光啓(增生)、喬時萬、喬時英(癸丑進士)、喬時舉、喬一琦(廣寧守備)、喬時中、喬時申、喬景運(庠生)、喬景星(監生)。子喬雲將(庠生)、喬月將(庠生)、喬方將。
弟喬時萬,字處後。喬時英,字君平,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臨海縣知縣,多惠政,卒於官,與喬時敏並祀名宦祠。喬時敏子喬雲將,原名之駒,字千里,邑庠生。喬時萬子喬仲將,字飛榆;喬時英子喬履將,字旋甫,崇禎五年舉人;喬鳳將字子翔,諸生,俱以能文世其家[3]。
参考资料
-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治《詩經》,年三十六歲中式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進士。甲戌三月二十五日生,行一,曾祖喬禾,贈中書舍人;祖喬承嗣;父喬國禎,庠生文林郎仁和縣知縣;母董氏(贈孺人)。嚴侍下。妻朱氏(封孺人),弟光啟(增生);時英(癸丑進士);時舉;一琦(廣寧守備);時中;時申;景運(庠生);景星(監生),子雲將(庠生);月將(庠生);方將。由增生中式癸卯鄉試七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九十四名。授大理寺觀政授浙江仁和縣知縣。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天啟二年三月,准告病御史喬時敏回籍調理。
- 《上海縣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