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西北角,是服务于西南地区公民借阅需求的公共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 |
---|---|
國家/地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類型 | 公共图书馆 |
範圍 | 四川省 |
建立 | 1912年10月20日 |
地址 |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广场西北角(人民西路4号) |
30°39′40″N 104°03′40″E | |
收藏 | |
藏品 | 藏书500万册/件 数字资源123TB |
規模 | 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51000㎡ |
使用 | |
借閲憑證 | 馆内借阅免证,凭身份证外借 |
其他 | |
館長 | 何光伦 |
開放時間 | 周一闭馆;各阅览区具体时间见开馆时间表 |
電話 | 028-86655171 |
電郵 | sctsg@qq.com |
網站 | www |
地圖 | |
概述
四川省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10月,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全馆实行免费开放、免证阅览。采用无线射频技术智能化管理图书,在流通书籍中嵌入RFID芯片,实现了图书管理、借阅流通的自动化。[2]
图书馆共八层,馆内设有3000余个座席,可同时容纳6000名读者在馆阅读。另有约3000个信息节点,供读者访问网络、查询图书。
新馆外观设计来源于汉代书阙,两阙之间的台阶式中庭象征“知识的阶梯”。[2]
馆藏状况
现有藏书500万册/件,其中古籍65万册、民国文献22万册,数字资源150TB。[3]
馆内藏书主要来自拨款购书、全省调拨以及名人捐赠。尤其早期收藏的古籍善本来自周新甫、姜明达、龚泽浦、罗厚甫、刘咸炘、王武君、李劼人、李一氓等人以及崇庆县上古寺(现崇州光严禅院)、成都市外侨管理科等处的捐赠。[4]
此后还曾收购著名川西藏书家严谷声在其贲园的藏书35028册、赵法德收藏的《碛砂藏经》2725卷。
借阅规则
馆内除古籍阅览室外均免证借阅。
- 书刊报资料仅在所属区域内阅览。
- 开架图书每次限取2册,外借则需在服务台凭二代身份证办理(每次可外借图书5册,借期30天)。
- 阅览保存本书刊资料,须填写索书单,交由工作人员提取,阅毕归还(一次限2种,仅供本人使用)。
- 阅览古籍文献资料,须填写索书单,交由工作人员提取,阅毕归还。为避免污损古籍,阅读时仅可使用铅笔做笔记。
- 待修复图书不提供阅览。
复制书刊资料,须填写复制申请单,并承诺遵守著作权法,在指定地点办理复制手续,复制后立即归还。每册古籍的复制上限为10页,且不可多于整册古籍的1/3内容。
馆内布局
地上1到6层对外开放,7、8层为办公区。以下仅列出各楼层功能性分区,具体分布图见官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地下二层
停车场
地下一层
藏书库
一层
展览厅(一、二)、幼儿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视障阅览区
二层
南门(主读者入口)、外借区(一、二)、自助存包区(一、二)、第二学术报告厅、读书广场、总服务台、目录检索区(OPAC)、自修区
三层
报刊阅览区、研究室(一、二)、三层星光阅览厅、星光阅览厅服务台、三层目录检索区(OPAC)、参考咨询服务台、地方文献阅览区(巴蜀书库)、四川省人民政府信息查询中心
四层
中文图书阅览区(一、二)、研究室(三、四)、四层星光阅览厅、四层目录检索区(OPAC)
五层
保存本阅览室(一、二)、古籍(民国)文献阅览室、研究室(五、六)、五层星光阅览厅、五层目录检索区(OPAC)
六层
外文台港澳阅览区、研究室(七、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区、六层星光阅览厅、六层目录检索区(OPAC)
七层
贲园会议室、藏园会议室、馆领导办公室、馆党委办公室、馆行政办公室、财务科、人事科、采购办、馆公会、培训辅导部
八层
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文献微缩复制中心工作间
发展历史
四川省立图书馆时期
1912年10月20日,四川省立图书馆成立于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西一栋青砖小楼内。[4]
后因四川财政经费告罄,1927年移交成都市政公所代管,并更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1929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试图将其收归省管时,被成都市政府回函拒绝。
再建省立图书馆
1936年,四川省教育厅建立省立图书馆筹备委员会,筹备再建省图书馆。1940年4月10日,四川省图书馆重新成立。馆址位于成都城守街前清城守衙门。[4]
- 1950年更名川西图书馆。
- 1951年更名川西人民图书馆。
- 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并沿用至今。
总府路新馆
随着藏书量的增加,旧馆的书库不敷使用。1972年,省图书馆选址总府路建设新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于1978年4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