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的國軍醫院,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及國軍醫療政策,提供國軍及一般民眾高品質及完善的醫療服務[1]。中清分院現址在台灣日治時期為1940年設立的「臺中陸軍病院」,在二戰後改為臺灣空軍療養所,而北平空軍醫院在1948年遷入,兩者合併後改為臺中空軍醫院,之後發展為現今之規模。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 | |
---|---|
行政院國防部軍醫局 Taichung Armed Forces General Hospital Zhongqing Branch | |
基本 | |
地址 |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北區忠明路500號 |
组织结构 | |
经营性质 | 公立医院 |
醫院类型 | 軍醫院、綜合醫院 |
醫療劃分 | 地區醫院 |
附属机构 | 行政院國防部軍醫局 |
机构代码 | 0517050010 |
院长 | 郭嘉文(陸軍軍醫上校) |
医疗服务 | |
一般級 | |
床位数 | 158床 |
雇员数 | 本院:119人 護理之家:12人 |
歷史 | |
建立时间 | 1948年 |
联系方式 | |
網站 | 803 |
地圖 | |
沿革
日治時期
1896年3月11日,原臺灣省城內設置了臺灣守備混成第二旅團司令部,並同時編組了「臺灣衛戍病院」。臺灣衛戍病院的職員共86人在4月5日到達基隆港,同月13日抵達台中,途中在大甲、牛罵頭設立衛戍病院。台灣衛戍病院的設施是將原臺灣省城的聖廟、城隍廟改建修繕後充當。在工程進行期間,曾利用騎兵隊宿舍作臨時病院,並在4月19日先移轉到臺灣守備步兵第三隊營區,直到臺灣衛戍病院完工後,在5月1日開院。1896年8月28日,改稱「臺中衛戍病院」;同年10月10日,大甲及牛罵頭衛戍病院關閉;11月1日,埔里、苗栗、鹿港、嘉義、雲林、北斗等6處衛戍病院改為臺中衛戍病院的分院。1897年2月10日,開設彰化分院;同年4月1日開設林圯埔、東勢角、大甲分院。1898年3月14日,鹿港分院關閉。1899年1月7日,嘉義分院改隸臺南衛戍病院。1902年3月26日,北斗分院關閉;同年6月1日,再度設置鹿港分院,以收治需療養的患者;同月11月13日,院內部分人員組成北勢蕃討伐隊的衛生部,在隔月解散。1904年2月12日,鹿港分院關閉;同月31日,第二旅團司令部編制調整,臺中衛戍病院改為「臺北衛戍病院臺中分院」,斗六、林圯埔分院改隸台南衛戍病院,埔里分院改隸臺北衛戍病院。1910年,台中分院遷到舊的野戰砲兵大隊兵舍,位在台灣步兵第1聯隊第3大隊營區的西側,病院原址則於後由帝國製糖興建臺中糖廠。1914年5月6日,組成太魯閣蕃討伐隊[2]。1936年11月4日,《衛戍病院令》公告修正,台中分院在同月10日改稱「臺北陸軍病院臺中分院」[3]。
1940年,臺中分院獨立為「臺中陸軍病院」,並在台中市區北側的賴厝廍新建醫院,在同年8月開始進行病院移轉事務[4]。1942年6月7日,臺中陸軍病院舉行開廳式,且設有構內神社「報國神社」,在同日舉行鎮座祭[5]。1944年11月16日,在台中市梅枝町開設「梅枝分病室」。1945年1月19日,在台中市新高町開設「新高分院」;同年4月1日,將梅枝分病室的設施移至新高郡集集街開設「集集分院」;4月17日,在集集街拔社埔開設「拔社埔分院」[6]。
戰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拔社埔分院在9月7日關閉;同年9月10日,位在新竹州大湖郡大湖庄的「第222兵站病院」改為「臺中陸軍病院大湖分院」,收容全臺的結核病患及精神病患約400人。1946年1月5日,大湖分院改隸臺北陸軍病院;同月25日,集集分院關閉。同年1月下旬,來自中國的監理人員常駐臺中陸軍病院,並至2月下旬接收完畢[6]。
臺中陸軍病院在1946年被接收後改為「臺灣空軍療養所」,而同年在北平成立了「北平空軍醫院」。1948年12月,北平空軍醫院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而落角於台中市北區。1949年1月16日,北平空軍醫院與台灣空軍療養所合併為「臺中空軍醫院」。1986年,國防部實施三軍醫療單位統一編制,改編為「國軍816醫院」。1998年7月1日,精實案實施,隸屬國軍臺中總醫院,改為「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院區」。2003年6月爆發SARS疫情之際,中清分院曾作為SARS專責醫院。2015年1月1日,更名為「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7]。
交通
- 直達本院「八0三醫院中清分院」站
- 周邊站位「中清忠明路口」站下車,然後步行約300公尺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