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對香港人居留援助措施

國際社會對香港人居留援助措施香港人救生艇計劃國際社會各國對香港人獲得該國長期居留權所採取的人道援助措施與政策。

背景

在2019年6月9日,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2020年6月30日通過《港版國安法》,引起自由世界齊聲譴責。同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歐盟中華民國等國家和地区研究了不同人道援助方案,向香港人施以援手,以在該國長期居留。

香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絕承認BNO為合法證件

2021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堅宣布,1月3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不再承认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以报复英國國民(海外)公民权利的扩大。同一天,香港政府的一份类似的新闻稿说,从2021年1月31日起,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将不再被承认为香港的身份证明,也不再被入境事务处承认用于办理入境手续。

繼續承認BNO的國家

经媒体查询,一些国家宣布他们将继续承认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西班牙台湾日本意大利韩国荷兰新西兰芬兰挪威

時序

 英国

  • 2020年7月23日,簽證及移民署公布在2021年1月起推出英國國民(海外)簽證,申請人獲批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持有人及其家屬在英國居住5年後,可以申請在英國定居,即無限期居留,而在擁有此身份的12個月後,申請人可以申請成為英國公民[5]獲批准入境居住的申請人及家屬,可在英國工作或讀書,但不能領取來自公共資金的社會福利[6],申請人及家屬在居留期間需要每年購買國民保健服務的保險,以便享用公營醫療服務。
  • 2021年2月18日,《泰晤士報》報道,簽證開放申請首兩周有近5,000人申請,當中近一半是身在英國香港人,在上周已經有過百人獲批簽證,部分人更可以在申請一日後成功獲批。[9]
  • 2021年4月,《泰晤士報》獲悉官方數字,指出計劃由1月底開始至今,已經有超過3.5萬名香港人申請英國國民(海外)簽證,平均每星期有3000宗申請,超過英國政府原預計5年總數的十分之一[10]
  • 2023年3月,英國內政部宣佈將於同年第三季起,為香港退役港籍英軍及其子女,提供特別移民計劃[11]

 美國

  • 2021年5月26日,《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被整合至成為《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及參與法案》的一部份[15],並加上了保護香港互聯網自由民主的條款,再次提交國會審議。
  • 2021年8月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暫緩驅逐身處美國、逗留期限屆滿的香港人18個月,期間可以在美國工作[16]
  • 2021年10月21日,美國聯邦公報公佈,於2021年8月5日前入境美國的香港人均可以申請「就業許可」(EAD)[17]
  • 2022年1月26日,美國眾議院推出《美国创新与竞争法》,當中亦包括為香港人提供暫時保護身份、進而入籍美國的方案[18]。然而,該特別移民方案最終未獲採納。

 加拿大

 

  • 2021年2月,澳洲因應港版國安法,而延長香港畢業生和香港人的技術簽證至5年[20]
  • 2021年10月29日,澳洲避風港政策出壚,持有畢業生臨時簽證及技術簽證留澳滿4年(指明偏遠城鎮為3年)的香港人,可透過特別設置的香港渠道申請永久居留權,無須達傳統計分要求[21]。上述計劃於2022年3月5日起接受申請。

 欧洲联盟

 中華民國臺灣

參考條目

參考文獻

  1. . 頭條日報 (香港). 2020-03-02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中文(繁體)).
  2. . BBC新聞. 2020-05-29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中文(繁體)).
  3. . 香港01. 2020-07-02.
  4. . BBC. 2020-07-01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5. . 蘋果日報. 2020-09-03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6. 甄樹基. .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7-23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中文(繁體)).
  7. . 明報. 2020-10-23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8. . 2020-12-08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9. . on.cc. 2021-02-18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10. . 明報. 2021-04-17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11. .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3-30 [202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12. 李逸华. . 美國之音. 2020-12-19 [202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13. 许湘筠. . 美國之音. 2021-04-02 [202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14. . DW. 2021-06-29 [202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15. . 立場新聞. 2021-05-26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7).
  16. Vivian Salama.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1-08-06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17. . RFA. 2021-10-21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18. . 自由亞洲電台. 2022-01-26 [202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19. . 明報. 2021-02-10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20. . 蘋果日報. 2021-02-12 [202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21. . 立場新聞. 2021-10-29 [202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22. . 立場新聞. 2020-06-20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23. . 立場新聞. 2020-05-2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